白话三国

作者:赵括  
分类:历史
评分:
简介: 展开 
动笔前后,我曾经把底稿给几个朋友们看并征求意见,他们都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这个系列的特色在哪里,毕竟有关三国的作品太多了。我想,以下几点算是它的特色吧。第一,基本上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的某些观点或许有争议,但我引用的事例都是有据可查的。第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这个系列对“米”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巧”的,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感受。唐朝杜佑在编纂《通典》时将所有内容分为九类,食货(农业商业),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和边防。从这个顺序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各个部分重要性的认识,即国家的经济措施,选举制度和政府机构至关重要,而经济措施(食货)为国家的根本大计。对于这个顺序,个人是认同的。刻薄一点,吴蜀微薄的家底使得他们还没有资格能够和魏晋攀比谁更“巧”。第三,除去政治经济军事,我在其中夹杂着介绍了一些文化上的内容,比如孙吕遗谱,曹操诗歌以及钟繇书法等。第四,从争胜负的角度看,战争犹如竞技,其胜负是由优势的一方而不是劣势的一方决定的。即使是勾践田单这样的大翻盘,其首要原因也是因为吴王成了夫差和燕国撤了乐毅,优势一方自乱阵脚。吴蜀的结局,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误,而是因为魏晋没有犯错误。因此我对魏晋的重视超过吴蜀。第五,关于这个系列的选材,个人是从对事件的重要性为根据来选取,而并非事件本身的精彩程度。比如曹操奇袭白狼,尽管是经典奇袭战例,但因为它大致属于剿灭袁氏势力的收尾之战,因此一笔带过;反过来对张辽在逍遥津的英勇大写特写,就是因为个人认为它打断了孙权从东线北上的企图,有战略意义。
任何文史作品都无法摆脱作者的局限性或倾向性的限制,我想我并不能例外,三国又是在这方面特别敏感的一个话题。或许我的评论有偏向于魏晋之处,但这某种意义上正是我的目的:既然自己的倾向性无法回避,那么就要想办法解决。我的方法是,尽量客观地介绍事实,自己的评论则相对可以主观一些。我想,这应当强于根据自己的喜好主观地选取历史事实后再道貌岸然地“客观”评论。
从亚马逊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从京东网购买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15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