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部既真实又理想主义,又和谐又割裂的小说,男主想拥有风光的城市里的灯火,所以他无所不用其极,抛却了良心,道德和底线,最后成就了自己和家人,女主涅槃后心中有了大爱,把自己变成了指引村人们的灯
|
![]() |
虽然不太能欣赏得了,但也能感觉出来这是部很有深度的作品。小说有科幻属性,也有对战争的讽刺,充满了黑色幽默,在作者笔下,战争是一场闹剧,没有英雄业绩,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和牺牲品。
|
![]() |
白先勇笔触细腻,写的大部分是从大陆过去的台北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沉迷于大陆曾经的过去无法自拔,越来越痛苦,灵与肉不断纠缠…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和衰老、颓败、世俗的现在交织在一起,心酸也无奈。
|
![]() |
看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割裂,前大部分在说希特勒的试毒者经历的种种,但写的都不够深刻,重点放在了女主角和其他试毒者之间的友谊,被中队长勾引后发生的扭曲爱情,与失踪丈夫的父母之间的亲情上,还算可看。最后却仿佛不知道怎么去收尾,变成了割裂感很重的和丈夫的几件事,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意义在哪里。
|
![]() |
更像是杂记,前半部是小说性质,记录了家人、乡里、朋友的故事,或无头无尾,或无头有尾,娓娓道来,后半部像散文,更像日记,确实如浮木一般,浮浮沉沉。
|
![]() |
有点像白夜行和恶意的结合版,东野圭吾式熟悉的叙事结构和推理节奏,情节安排比较张弛有度,有紧有松,但也存在着一样的问题,看的过程中总是等着结尾的反转,等着结尾的自圆其说,甚至都不太会去考虑逻辑了,所以这只能说是一部在东野圭吾舒适圈的平凡之作。
|
![]() |
一窝樱桃 评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2023-04-04 16:33:05
花了很久的时间细细品味了这部作品,真是耐读的文字,舒服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各式各样,性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平常的小事中也能看出来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智慧,唯一可惜的就是太冷门了,尤其在现在浮躁的快餐式读书习惯下,真的很难静下心来看这种书,包括我本人也沉了很久。
|
![]() |
不愧是世界级的名著,真是太绝了,读起来流畅,扑面而来的史诗感,字里行间的孤独。一个家族百年间的兴衰,家族的第一个代就开始担心生出猪尾巴的孩子,经历了各种各样奇葩的子孙的历史,最后一个孩子确实长出了猪尾巴,可能今日结婚的基因一直刻在血脉里,所以子孙们性格奇异,经历奇特,最后归于飓风,化作尘土。
|
![]() |
真是太好看太好看的一本小说,相比《皮囊》,更喜欢这本。一个活到了99岁的阿太,活的将自己凌驾于生命、凌驾于死亡,甚至凌驾于命运之上,她抚养了不属于自己的三个孩子,她如母亲般带大了妹妹,她是所有人的阿母,最后成了她命运的阿母。蔡崇达文字精炼,诙谐有趣但又闪耀着智慧,真希望每家都有这样一个如山一般的阿太!
|
![]() |
一窝樱桃 评 《別讓我走(繁體台版)》
2023-03-05 22:27:16
我看的版本译名叫做莫失莫忘,不得不说这两个书名都差了点意思…看前面几章的时候几乎以为这是一本带乌托邦性质的田园牧歌小说,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不对劲,直到克隆人这个概念浮出水面,一切不对劲都有了解释,里面的学生可悲又麻木,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为了捐献而生,却又情不自禁的怀有一线希望,但寄托希望的画廊,原来是为了证明他们这些人也是有灵魂了,而读来这篇文章似乎还隐喻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初级阶段。
|
![]() |
这是一部非现实主义的带有寓言性质的小说,从背景到人物都是虚构,一个不存在的骑士阿季卢尔福,有着广泛散布于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那一类人的精神面貌,他的原型随处可见,他没有生理个性,有的只是思想和意识。他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又强壮有力,但只能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 |
相见欢之前都是绝对的佳作,尤其怨女这篇,一贯的张爱玲对旧时代的讽刺,通过这种讽刺表达旧时代女性命运的曲折和心酸,银娣是受害者,受害者被压抑久了,通过压迫别人发泄自己的压抑,变成了施暴者,被社会斯德哥尔摩。色戒看来比电影要简单,从文字意义上更精炼和有回味,电影相比就更丰满了。
|
![]() |
东野圭吾的作品还是这么好读,一目十行,文笔并没有多惊艳,但娓娓道来故事性满强。一个背后发凉的故事,推理小说的真相被一步步揭开,前半部一直以为是坏人的人原来是被陷害,一个人死前也要拉一个人一起下地狱的如此深的恶意让人害怕,不仅要了他的生命,还要毁了他的人格和名誉,可怕
|
![]() |
算比较缜密的悬疑带点侦探性质的小说,埋了不错的伏笔,虽然金木水火土五行类似的包袱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但作者用他丰富的知识弥补了这一点,读来对科学和宗教都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最后教皇内侍的身份居然就成了科学和宗教的结合,这个还是挺妙的!
|
![]() |
对汪曾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高中的课文《黄油烙饼》,这是课本中唯一一个不需要老师解读就感受到了文章中浓浓感情的精品,从食物中透漏出的亲情和心酸。读这本受戒,更是感受到汪曾祺文笔的细腻,同时他也确实是个吃货,对美食的描写尤其擅长而认真,本来嘛,民以食为天!
|
![]() |
电影确实是极其成功的改编,把孩子们遭受的苦难和虐待更加赤裸裸也恐怖的展现出来,同时大厅上的戏份也更有冲击力,书里的描写稍显平淡,文笔比较一般,主要是这个题材不错,有深度也现实,男主最后还是逃避了一切。当然电影美化了好多,把男女主的特别融合到男主的身上。
|
![]() |
看第一篇的时候有点一头雾水,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那不存在的部分一直难受的让我脚趾蜷缩,甚至以后对玉米肠都无法直视了,看到中间隐隐读到了很多隐喻和脱胎于真实故事的味道,荒谬但又觉得确有其事,最后果然当一群人处在极限的密闭空间,那人也就回归了野兽,人性不复存在了。
|
![]() |
终于看完了这个记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对1959-1960年那段饿死很多人的历史感到匪夷所思又不可思议,明明没有战乱也没有大灾大难,却饿死了这么多人,纯粹的人祸。残酷的历史,一条人命甚至比不上一把炒面,可怕的是读着读着甚至觉得了麻木,但这本相较夹边沟记事,多了很多温情的部分,还能感觉到人性的温暖。
|
![]() |
《绝叫》作者的另一本书,读来觉得很心凉,背后发凉的感觉,因为太现实又太残酷了。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是怕父母去世的早没法侍奉而遗憾,但书中死去的长辈都是高寿的老人,却因为护理的压力而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地狱…最后上升为对社会的反思,我却觉得,还得有钱啊,没钱亲情都没办法延续了。还有就是想告诉男主角,中耳炎要用药不能硬挺啊喂!!
|
![]() |
作者用已经不太新鲜的采用不同人的通信、手札、日记等形式,讲述了罗马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的一生,但相较以前看过的二手时间,这部作品因为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所以更容易梳理和理解。之前对罗马皇帝印象最深的就是恺撒,原因当然是因为他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之间的故事,屋大维更政治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