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wo”的所有书评
 2023-08-29 22:27:11
0  0 
报告 
麦克辛格是一位觉者,他用很平易近人的语句来开启内心世界的秘密。他书中很明确的描述了内心的分裂,小我和真我的征战。一个人内心的成长完全取决于他能否认识到,获得平静和满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考虑自己。你内心和一个疯子住在一起。头脑中一直会有个声音在喋喋不休。这个声音就是念头,就是所谓的小我,念头之后就会带来各种不良情绪。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需要努力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控制,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很简单的法门就是常问,我是谁?(从更高纬度去思考,而非单一的个体)然后是欣然接受现实。无我和臣服是有很大的能量。内心的平静就来源于认识了真实的我。
htwo 评 《长安的荔枝
 2023-07-09 09:32:58
2  0 
报告 
前一阵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怒斥文化部门的视频走红网络。在节目中,当得知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一个月只有1500元收入,平时需要靠开网约车养育三个孩子时,她怒斥道:“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花几百万几千万排戏,得了奖以后封箱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哪里去了!?大唐盛世,一颗小小的荔枝竟然抽丝剥茧的露出了大国的底裤。也道出了权利的逻辑。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不得不说,历经千年这个逻辑还是没有变。何老师的疑问,答案在风中,在历史中,在这本书中。
 2023-04-29 18:48:49
0  0 
报告 
这本连载了10年的小说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作为末世小说过于温情脉脉。小说实际上平行着三条线。一条是在应许之地上拓荒的一群人,一条是在诺亚方舟上逃跑的那群人,还有就是在留在地球上等待灭亡来临的人类。本可以写成宇宙歌剧,也可以写成黑暗森林,但梶尾老师应该是非常温柔的人,心中充满了爱和怜悯。所以小说写的实在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了,他的小说比起科幻更像是童话故事,故事的结尾大家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htwo 评 《复活
 2023-03-29 21:54:16
0  0 
报告 
故事并不复杂,可以简单的描述为贵族聂赫留朵夫和平民女玛丝洛娃的爱情故事。但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条主线把俄国社会各阶层,经济,司法,宗教等状况浮世绘般的展现给读者,当读者读完这部小说后会对19世纪的俄国全景有了许多了解。这部小说主旨讲论的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放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都不过时。人应当怎么活?贵族聂赫留朵夫在内心找到了答案。复活就是人性的觉醒,这本书可以看成小说版福音书,书的结尾作者用五条诫命来解决个人和人类的问题,总结就是不顺从肉体而是顺从圣灵。当真心选择后,心灵经过长久的疲劳和痛苦以后突然找到了安宁和自由。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样说倒不是因为已经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环境,而是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人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取得了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也就是复活了。
htwo 评 《兄弟
 2023-03-08 21:23:31
0  0 
报告 
戏谑的语言荒诞的情节。上半部的文革,下半部的改革开放时期。可能也只能用这种魔幻的手法来叙述。以前觉得用这种方式写作是为了模仿,近几年的经历让我觉得现实真的是魔幻无比,原来这种写法也是一种写实。就如绘画,有人用黑白灰来表现出他眼中的现实,有人用五彩斑斓的色块来表现,而有人用线条的堆积。李和宋是兄弟,但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对于母亲李兰来说李光头的生父给她的是恨和耻辱,而宋凡平给她的是爱和尊严。对于林红来说李光头和宋钢带来的也是类似的。两兄弟暗喻着人的灵与肉,肉体看似强大,在社会上无往而不利,但只能带来混乱与罪恶,灵魂好像失败了,却是这世界上的光。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借着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送到太空,表明作者对社会的失望,认为这个社会不配拥有像宋钢这样的好人。在哪个年代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都是是不可逆的。是顺从肉体还是服从灵魂这是个艰难的抉择。
htwo 评 《骆驼祥子
 2023-02-08 22:25:21
0  0 
报告 
这本书是中学推荐书目。描写一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懵懂青年变成无恶不作摆烂瘪三的过程。作为底层人士,这个过程似乎很快而且必然。祥子努力过,挣扎过,但那个社会就如吞吃人的沼泽,一但你陷了下去,无论你如何挣扎,结局就是被吞没。经济,爱情,家庭,信仰的逐一击破,让祥子怎么办?这本书让人看着很颓 似乎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2023-01-29 21:41:40
0  0 
报告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记者的坚韧与努力,结果凶手没有被抓到,但是已经非常感人了。冤案,错案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报道。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冤假错案是层出不穷的。从土改到文革,从 聂树斌 到赵作海,每一个独立案件都是可以写出如足利女童事件这样大部头的纪实报道的。中国的清水洁在哪里呢?
0  0 
报告 
四句口诀解决一切问题。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你。佛教的咒语是奇怪的语音加上各种手印很是神秘。这个荷欧波诺波诺疗法名字倒是很怪,内容却简单的让人质疑其有效性。每天无数次的默念这四句话就是对自己清理和归零。我们的灵性被累世的污染,让我们迷失了自我。自我就是那个零,想要到达这种状态就要清理。我们每日的起心动念不是出于记忆就是出于灵感(零)。记忆让我们远离本体,迷失在幻像中,清除记忆是长期的工作,这四句话是很方便的法门。全部负责,全然接受,时时感恩。
0  0 
报告 
这位南非的传道士著作颇丰,但中文出版的似乎不多。从这本著作来看,其一定是被圣灵充满的神人。因其文字中有一种力量,有种光照。生活是一所训练学校。其训练的目的是回到神那里去。道理很简单,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层面,要把神的话接进生命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神的话就是道,它本身就有生命,神的道就如种子种到心田,它会自己成长,让人能活出神的生命。复活不仅仅是死后重生,还是致死老旧的生命活出新的生命,活出与基督一样的生命,与神合一。写到这里想到佛教要人成佛,基督教要人成神,人这个状态都只是过度阶段。无论是我执还是原罪都是人的迷失。明心见性或背上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都是一生的功课。
htwo 评 《点亮自性之光
 2022-06-11 15:06:57
0  0 
报告 
这本书页数不多,可以很快的读完,但一遍肯定是不够用的,要多读几遍,读后还要细细品味。冥想就是每个当下觉知真相。觉察到意识里的内容即是整体意识——这便是真相。认清自己不知该如何应付这些东西——承认自己不知道,便是看见了真相。读克氏的书有些残酷,因他的要求很高,在他的理念里如果你尚未发现最高形式的圣境,你的生活永远是平庸的,无意义的。但他还要你摒弃所有世上的知识,伦理,宗教,全靠自己的自性去开悟。他给出的解决方案看似简单却又让人费解。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一旦你了解了自己,便了解了整体人类的结构及本质。这绝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因为一旦了解了自己,你就能超越自己,那时生命才能进入截然不同的维度。观察自己的念头,并不去做评判,不要试图去消灭他,这样去做反而能让心安静下来。观者即是被观之物。大道至简,凡夫还是很难领悟的。
htwo 评 《所罗门的伪证
 2022-05-17 19:57:06
0  0 
报告 
为什么把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案件写得如此庞杂,一本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洋洋洒洒写了三部曲。宫部美雪的小说不把讲故事作为她的目的,而是有更大的野心。她是想用她的文字创造一个世界,而且是上帝视角的世界。书中的每个角色她都会不遗余力的为之打造其私世界。每个人的外貌,心理活动,社会关系,成长背景,行为特点,她都尽力描写出来,这也是许多人看不下去的原因。对于推理小说爱好者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精彩的推理,逆天的真相,但这本书这些都没有。有的只有细致的描写。如果每天记日记总觉得没得可写,看这本书会得到许多启示。
 2022-05-06 21:43:33
0  0 
报告 
伊凡.伊里奇的生活过得还算合乎他的理想-舒适、得体。用现代的词语诠释就是他过得是一种成功的生活,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但当疾病缠身,面临死亡时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托尔斯泰把这种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伟大的文学作品,用死亡这个主题刺破了社会的的虚伪和主流价值观的苍白。为什么人都忌讳谈论死亡?为什么只有死到临头时才会思考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向死而生是一种智慧。感谢托翁让我们在阅读中快速的用 伊凡.伊里奇这个身份过了一生,虚拟的死了一回。让我们从时空幻梦中惊醒,发觉和死来比生就是一场梦境,死是一道通往真我的门,了悟了这个道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执着都会减弱。生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去认识自我和上帝,不要浪费这次机会, 伊凡.伊里奇是前车之鉴,他认为别人死亡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但自己要死是很奇怪很不能接受的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种倾向,听到别人的死讯时心里会升起幸亏那不是我的想法,看到正常的体检报告时一颗悬着的心落地。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最终会被一次意外打断。直面死亡接受死亡是一种勇气也是种大智慧。希望我们时刻记住生活是一堂课,死亡是位好老师。
 2022-03-26 11:59:44
0  0 
报告 
这本书读了两遍。因为第一次阅读时觉得很殊胜,但一遍阅读确实是吸收的太少,许多内容并不太明了。所以时隔半年又读了一次。作者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是正视自己的死亡。作为华人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的多数时间里是选择忽略死亡,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未知死焉知生。因为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就会放下世俗的价值观走向修行之路。工业化社会也是一种狂热的宗教,正在毒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系统,好像我们就是地球上最后一代。当我们关照死亡和无常时就会发现,生者必死, 聚者必散, 积者必竭, 立者必倒, 高者必堕。中阴是指濒死到死那段时间,也可以扩展到从生到死的一生。轮回是你的心,涅槃也是你的心, 一切苦乐和一切无明都只存在于你的心。 必须控制你自己的心; 这就是受生中阴的修行法要。死亡并不是敌人;就如同不要 把念头看成敌人一般。生命不是敌人,生命是荣耀的,因为在这一生我们可以觉醒,了解真像,不要浪费这个宝贵的机会,选择看见,选择光明。
htwo 评 《洋相
 2022-02-15 22:35:17
0  0 
报告 
此书包括了冯骥才先生的中篇三寸金莲和若干短篇小说。语言很有特色,故事也非常精彩。人生在世,不是看看别人的洋相就是出洋相让别人看。本以为是俗世奇人般市井奇闻,当作故事会天津卫专辑来看。书看到一半,写了些现代的故事,觉得作者并不是希望只满足读者猎奇的心理,而是让读者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关于社会,关于人性。最后一篇三寸金莲让人看得大呼过瘾,不仅是裹足文化的大观园,让现代人了解了裹足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没落。辜鸿铭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这篇也可以借这句话来为小脚文化平反。当然,裹脚是反人性的,但谁又能说我们现在的文化习俗就不是呢?这篇不是为小脚文化平反的檄文,而是泼向所谓先进文化的一盆冷水。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只有千古不变的人性。
 2022-01-31 23:02:31
0  0 
报告 
著名心灵导师拜伦 凯蒂 (Byron Katie)为自创的“转念作业”(The Work) 被誉为简单且能有效破除小我的方法,它可协助你检视头脑打结的问题,进一步改变信念,让我们从紧张、焦虑、不安、忌妒、痛苦的心境中得到解脱,使生命当下变得轻松自在,更具活力。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给出来具体的方法。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里可以按图索骥依照她的方法练习。她的方法并不复杂,只是四句问话加上反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烦恼。当我练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其方法的本质是通过提问来质疑自己的念头,通过反转来戳破幻想。做事实的情人是使人愉悦的。但多数人都活在自己编制的故事中不能自拔。沮丧、愤怒、绝望这些负面情绪是自己的故事和现实冲突后出现的。当明白念头是妄念,放下执着就得到了自由和解脱。 金刚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升起分别心就是在编故事,心就不会安顿。当 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时,认清真相,才可以降服其心。
 2022-01-08 18:25:24
0  0 
报告 
看过类似的整理书籍,并没有太多的新意,把家务整理提升到禅的境界是此书的特点。什么是生活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了哲学的高度。佛家说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明白这个道理,可以保留的东西就会少之又少,剩下的行动就是丢弃多余的物品。所以作者说她的整理收纳法和传统的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关注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想法。搞定扔什么的问题后就是如何去丢弃,作者的诀窍就是一次性,短期内,彻底整理这一句话。书的剩下部分就是一些整理的细节和具体步骤,我就是大体翻了翻。倒是看书期间无意看到一个短视频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视频作者是旅美华人,发现每个周末美国人都会在自家的草地上举行旧物拍卖会。他就采访了其中一个家庭,他们在拍卖的是主人父亲的遗物,其父亲生前是飞行员,去过许多国家,收藏了各个国家的工艺纪念品,其中还有中国的古典家具和精美瓷器,当作者问主人为什么要卖这些精美的物品时,那个美国人说这些物品时父亲真爱的,但他并不喜欢,觉得太占地方还不如卖给喜欢的人来收藏。这个视频的作者就唏嘘道,人生就要看开些,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大限一到,都是一场空。再回到这本书,整理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应用的道理是通用的。当我们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生活时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当我们用结局的角度看待开始,真正的智慧就会从心中升起。
htwo 评 《时生
 2022-01-04 21:39:51
0  0 
报告 
时间是人类头脑创造出的错觉,根本没有时间。过去和未来也是如此,只有现在只有当下。当你看到一个水杯时那只是头脑通过视网膜接受到的光粒子的计算结果。这样说来一切都是大脑计算出来的。计算出来的就不能算是真实的,如此看来,空才是世界的本质。那么无中如何生有?为何要生出这个世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本质。 这个故事像是一则隐喻。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所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安排好的,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的努力生活着。念头一动相应的结果就已经呈现。这就像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但这种报应不是线性的,你现在的意念可以改变你过去的遭遇和未来的命运。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要为能来到这个世界而感到欣慰,即便面对死亡,也看到了未来。拓实被生母抛弃要感到欣慰,时生过早离世也要感到欣慰。因为时生的存在让拓实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因为拓实的存在让须美子有了活着的勇气。如此推演下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人世间这张大拼图的一片。谁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张大画已经完成,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到这点。如果你了悟到这个道理就不会为明天忧虑,就不会自我贬低,活出真我,为过去和未来负责。
 2021-12-31 21:35:11
0  0 
报告 
很幸运的读到了这本不厚的书。当然这是作为三维空间我的感受。从高级的纬度来看我读这本书的行为是种必然,无所谓幸运与否。这本一百多年前写的书能让我看到并让我觉得很欢喜是这个宇宙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这种说法看似疯人呓语但在高纬度的存在来看是像一加一等于二这般简单易懂。我们人类的道德和真理都是在这个三维空间限制下的,只是局部的限时的有效。当我们看到平面国居民可笑甚至荒谬的行为和制度时就可以推论出我们的状况了。还好我们有思维这个武器可以突破维度的限制,但作用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想象不同维度存在的状况,仅是想象而已,肉身的突破还是不可能办到。换一种说法就是你拥有什么维度的思维就会存在于那个维度中。提高自我的思维维度是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把天堂地狱或是六道变成维度来解读也是可以说的通的。暗暗觉得零纬度是神的领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智慧是来自神的。向上,而不是向北这个口号很是励志,经过一万年的维度突破哪里是最终的归宿呢?与神合一永不分离才应该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吧。
 2021-12-24 21:25:34
0  0 
报告 
侯卫东系列几年前看过,正好想看刑侦类型的就读了下去。目前看到第六部,从杨帆案开始也应该以杨帆案结束,但现在还是没写完结有些让人抓狂。网文还是要看完结本,不然会很纠结的。侦探小说最流行的两大流派是本格派和社会派。作者想融合两派为一体的野心是有的,但功力还欠些火候,写惯了网文,自然而然的会把什么题材都写成网文。网文特点之一就是主角金手指,候大利富二代加上人脑相机功能的设置让人物刻画显得单薄,破案推理逻辑性的突兀失去了许多阅读乐趣。为了增加字数强行加入一些与主线无关的案件读起来索然无味。缺点说了许多还要讲一些优点。案件的选材还是挺有时代感的,改革开放造成了时代的巨变进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案件都是在这个底色中发生的。富人因利益会被各种人算计,底层也因为巨大的不公平而心理变态铤而走险。中间阶层也会不幸接触到前两种人而被牵连。在这个社会中成为受害者或是加害者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在内心中被杀戮或杀戮他人却是大概率事件。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时会想自己和家人还平平安安的活着应该感恩的。如果内心也是平安的那这是种幸运了。
htwo 评 《海奥华预言
 2021-08-28 21:00:56
1  0 
报告 
这本书一直有耳闻。这次终于看到了。其大致内容是园艺师米歇被邀请到第九级行星海奥华进行了的九日游,通过米歇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地球史前文明、因果报应、生命轮回、地球人起源等。 这本书很难给其定位。不同的读者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猎奇的读者可以把其视为科幻小说或灵异文学,修行的读者可能把此书视为灵修作品,宗教信徒却可能把此书当做启示文学。如果朋友想看科幻小说在这里我就不推荐这本,因为和伟大的科幻小说比起来这本真是乏善可陈。要是读者把之视为灵修或启示文学来读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读灵修作品的体验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平静和喜悦。不是那种通过情节和字句挑拨出来的愉悦,而是灵里认可和契合的喜乐。读这本书不时会有这种感觉出现。书中的一些句子完全可以单独提炼出来单独成册,像沉思录那样放在床头不时翻翻来滋养心灵。 启示文学的都是伟大的宗教经典,从上往下传播一种宏大的理念和价值观。既然是启示,那就不是人能独立去完成的。通读完此书觉得真的不像一个老年园艺师能编造出来的。其传播的理念前后一致没有丝毫矛盾,和现存的宗教经典都不违和,甚至可以说把不同教派的理论贯通了起来。毫不夸张的说读完此书对我的宗教观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对各种未解之谜的兴趣使我一直关注超自然领域的各种信息。从原先的飞碟探索杂志到油管的老高视频乐此不穷。人到中年后对哲学宗教的学习觉得我们生活的世界越发不真实,认为柏拉图的洞穴假说才是部分真理。这本书其实是描述了洞外的世界,那个世界是真实的是敞开的。我们这里是被物欲蒙蔽的,真理被隐藏的。在人类上万年的历史中不断有各种圣人,觉悟者,神的使者等用不同的方式给世人传递着相似的信息。既我们这个世界是低等的是虚幻的。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是把各种零散的信息,不同教派的教义,不违和的整合在一起,还把从创世到现在的历史梳理出来。总之信息量很多,对真理和自身命运关注的朋友还是自己找来看看吧。 苏格拉底最伟大之处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这些没有见过阳光的洞穴人有什么理由对超出自己认知的事物嗤之以鼻呢。敞开自己的心去阅读此书,每个人都会有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