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bmbws

打名帖——20110311(答案是大学章句)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3 03: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这样才有乐趣嘛。。。
mbmbws 发表于 2011-3-12 10:29


你乐了,我们都哭了,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1: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門大帥 于 2011-3-13 11:52 编辑
我来啦~~~

我觉得唯一有争论的 就是大学和中庸了

先说谜面
1 教科书 好吧 这个不解释 去问那些科举考 ...
syuering 发表于 2011-3-13 01:08


司馬光編撰的《大學廣義》,程顥、程頤編撰的《大學定本》其實都算吧~題目中沒有說一定要是朱子的著作

但是“本书是在某段较长的时间里是一本上学的人必读的并不长的教科书”這句話又否定了《大學章句》等等,因為只有《大學》才是必讀的
而且並不長也不是說最短。。。。中庸也可以

大學是司馬光抽出,朱子只是把大學分章節。

其實我覺得題目敘述有不嚴謹的地方,容易產生歧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馬光編撰的《大學廣義》,程顥、程頤編撰的《大學定本》其實都算吧~題目中沒有說一定要是朱子的著作
...
西門大帥 发表于 2011-3-13 11:43

其实你这么说也对
因为我不知道南宋后才子他们读的是章句还是广义还是定本 还是三个都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3: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这么说也对
因为我不知道南宋后才子他们读的是章句还是广义还是定本 还是三个都读
syuering 发表于 2011-3-13 12:54



    所以答案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3: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西門大帥

我朋友叫我去看南怀瑾的大学微言 说看了就明白了
啊啊啊....我还有好多书没看完....国学什么的....实在不是我的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8: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首先中庸开篇说的并不完全是君子的品德是什么,摘录如下“【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其次,中庸和大学比起来不能算是短。
最后,题目中提到了这个书一共有3个人贡献提炼。不管是《大学章句》,《大学广义》,《大学章本》,其实这几个都没有一个人提及。所以嘛,要不然我把之前发的书币都取消了?!因为答案都不对嘛。。。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5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好。。相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5 1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汗  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5 15: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累哦,好难猜的,还是楼主给答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6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啦~~~

我觉得唯一有争论的 就是大学和中庸了

先说谜面
1 教科书 好吧 这个不解释 去问那些科举考 ...
syuering 发表于 2011-3-13 01:08


这个“不太长”的定义真的很模糊...因为大家的参照物完全不同,所以题面真的很模糊。如果已经是章句集注了,那么比起原著来,是不是不太长呢?那么整部的章句集注,是不是又要比四书全本,五经全套,又是不太长呢?再推下来,对于我们的“实在太长了”其实对于那些使用这些“教科书”的人们来说,又是不太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