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75|回复: 95

[每周书会]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有奖书评活动第三阶段(2月25日~3月10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4 05: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rm_wvr 于 2013-3-3 20:10 编辑

有奖书评活动合并帖(2月25日~3月10日)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的重大调整:
1、小说类及非小说类
票数最高的前两本其推荐者继续可以获得金钱卡1张发表书评者可获奖励!
2、此外,书会还将开放若干本未进入前两名的好书供大家点评,推荐者无法获得金钱卡,但发布这些书的书评同样可以获得奖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第二阶段「票选最想读的书票选活动」中, 小说类及非小说类得票数最高的前两本书各为:
(现设限时免费线上阅读)


http://www.cnepub.com/159211.htmlhttp://www.cnepub.com/270561.htmlhttp://www.cnepub.com/14007.htmlhttp://www.cnepub.com/151130.html
推荐理由推荐理由推荐理由推荐理由

开放书评的小说类及非小说类书为:
(现设限时免费线上阅读)

http://www.cnepub.com/368702.htmlhttp://www.cnepub.com/230693.html
推荐理由推荐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帖说明连接:
【每周书会】活动时间及介绍
历届书会活动获选书籍列表(2010~2013)

活动时间及历届获选书单列表:

   阶段一:书籍推荐帖 2月11日 ~ 2月17日 : 小说类非小说类                                       
   阶段二:票选活动帖 2月18日 ~ 2月24日 :  小说类非小说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动规则:
1.    请阅读第二阶段已经票选出的4本书, 及开放书评的书,再回帖写读后心得。  
2.    书评必须在30字以上, 请大家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3.    提示书友,请爱惜羽毛, 勿从别的网站复制抄袭, 否则将予以扣分或是扣币等方式处理。   
4.    每份合格的读后心得可获得1~5书币奖励, 优秀的读后心得, 将再获得额外金钱卡或小金卡的奖励。  
5.    每人只能为每一本书发一篇读后心得。(即每人最多可发不同的4篇)
6.    请勿转帖,不论是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
7.    严禁内容无关之水帖, 并予以扣分(人气-50,经验-50),
        楼主及协办者可自行判断, 情形严重者, 直接封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

自控力好像还没有免费?  发表于 2013-2-25 04:46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250 人气 +250 书币 +25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50 + 50 + 5 呵呵,奶奶呀,都喊全了!
tiayealing + 50 + 50 + 5 爹娘呀再轉眼第三階段過了1/3啦!!!!
IvySun + 50 + 50 + 5 爸呀再轉眼第三階段過了1/3啦!!!
zjxixi + 50 + 50 + 5 妈呀一转眼就第三阶段啦!!!
sherryzhen + 50 + 50 + 5 火速来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2-25 1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含剧透)
真荣幸,我是第一个写书评的。这本书,我用了一天时间就看完了,看之前没想过是这么好看。最初的几章也觉得没甚么特别,但越看下去,就越被主角的遭遇吸引了,真的欲罢不能。
一开始,许三观看到人家大姑娘,才想到要卖血赚贱娶老婆。他第一次卖血,赚了三十五元,花了八角多请了油条西施许玉兰吃东西,再买了一些家具就娶了这个老婆回家。然后才发生了日后的一连串故事。
许三观这个傻大个儿,人家说甚么他就做甚么。人家讲甚么他信甚么。卖血前要喝到肚撑,卖血后要喝酒,这么荒谬,他却奉为真理,真的笨得要死。他知道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说出来的话真难听,甚么我养了他九年,做了九年的乌龟。卖血赚的钱又不乐意花在一乐身上,跟一个小孩子斤斤计较。孩子出事又不乐意出钱,连儿子都不想认,叫老婆和儿子自行处理。人家抄家,他还满乐意的看着人家抄,又教自己的儿子将来要██别人的女儿来报仇。他知道老婆的事,就去跟林芬芳胡搞,还喋喋不休不休说老婆犯的错比自己的严重多了。凡此种种都叫人看不起这个男人,觉得他太过小器没有男子的气慨。
直到他带一乐去吃面条,作者才把这个人的好处显示出来。他嘴里还是很硬,一直用难听的话骂一乐,但他还是带一乐去吃面条。
仇人快死了,他嘴巴说凶狠,坚持如要要一乐去喊爹,除非踩过他的尸体出去。但一转头,就力劝一乐去救人。(这一段作者真的写得很妙,他老婆在何妻的面前甚么恶毒挖苦的话都一串一串的骂出来,但转头又去求三观答应。最后一乐不肯救人,他两夫妻却又全力劝说。)
许三观一直说自己做乌龟做得太惨,儿子出走又爱理不理的。但最后他用刀子在脸才划一刀,叫人不可以再说一乐不是他的亲儿子,否则会动刀子跟人算帐,这才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行。到了后来许三观为了儿子,一次又一次捐血,无畏死亡,为了儿子的前途,连捐两次血(他可是亲眼看到根龙因捐血而送命的),到后来给老婆送饭时的温柔体贴,又亲口认自己跟老婆一样犯了错,大家都一样,没有分别。
看到这些我衷心羡慕许玉兰,因为她的贪吃,却换来了一个善良顾家的丈夫。如果不是她的贪吃,他的老公将会是一个连亲儿子都不肯认的懦夫。
我本来也不喜欢许玉兰,一看到她生孩子时大声乱骂就觉得她讨厌,有事没事就坐门坎上呼天抢地,说的话毫无水平。但她却还是个善良的人,她没有因姓何的不幸而幸灾乐祸,还劝丈夫要收敛,不然上天要生气。因为她的贤惠,省下来的米才让全家人度过大饥荒。书的最后,她为丈夫大声叱责儿子,用粗俗的话来骂新的血头。我心里真心为她喝采,这个老婆不完美,但却真是一个好老婆。

点评

話說小人物真性情,余華就是我喜歡的這種作家。 我相信男豬的沒知識是有目共睹的,女豬的愚蠢是眾所皆知的,而作者想要藉由這一對夫妻表達的話,大家看的出來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26 11:08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4 許三觀賣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暴力猪蓝蓝 于 2013-2-25 15:13 编辑

《海上钢琴师》剧透慎入!

《海上钢琴师》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他的两篇代表作《蚕丝》、《不要流血》,他的成名作《愤怒的城堡》和被大家熟知的《海上钢琴师》。

《蚕丝》第1 蚕丝 5%

关于爱情。

埃尔维•荣库尔远赴重洋去日本进口蚕种,对日本卖家的女人一见钟情,久久不能忘怀。他去了日本几次,每次见到她,感觉都更强烈,但他们却从未有机会交谈。直到某次,有人在他的手上塞了一张小纸条,他欣喜若狂,回国以后拜托城中名妓布朗什夫人翻译,才明白女人以死相挟,要他回日本找她。他早已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他爱妻子动听的嗓音,他带她去海边度假,过看上去幸福的生活,可他仍旧无法忘记那个日本女人,最后,他不顾战争的危险再次去日本。他找到了日本女人,差一点就找到了,但日本卖家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他被枪指着后脑,始终没有等到枪响,却永远的跟女人分别了。他回国以后像变了一个人,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叠满是日文的来信,他又求助布朗什夫人,才明白这封信既是情人之间亲密的呓语,也是诀别。他的“病”好了,他又和妻子过着看起来幸福的生活,妻子死去,他在妻子的墓碑前看到了布朗什夫人来过的痕迹,才终于明白,第二封信是妻子写的……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为思念某种永远体验不到的东西而死去。

埃尔维•荣库尔从来没有跟日本女人交谈过,甚至没有听过她的声音,但是他却强烈的爱着她。妻子在他的身边陪伴,感觉到他的心留在了日本,偷偷的写了封信来治好他的心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爱情可以如烟花般轰轰烈烈,也可以如小溪般细水长流。很多人看到烟花绽放,很美,却忽略了小溪的守护。爱情是个难题,怎么也说不清楚。

《不要流血》第13 永别 24% (电子书的起点)

关于复仇。

女孩年少时,父亲和哥哥被三个凶手杀害,自己被父亲藏在暗室而幸存了下来。她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复仇。她老年时找到了最后一个凶手,跟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她醒悟:“要宽容,不要流血。”

战争是个可怕的怪物,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无法治愈的伤口。女孩的父亲被追杀,因为他是一位医生,没有治好在战争中受伤的凶手的病人。凶手在战争中变得畸形,对死亡变得麻木,他觉得父亲该死。可他真的该死吗?他只是另一个战争的牺牲品,女儿也是。

仇恨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宽容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很难做到,真的很难。

《愤怒的城堡》第25 感谢 43% (电子书的起点)

现实与逃避。

《愤怒的城堡》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的成名作,我读的时候觉得有种读到了《百年孤独》的感觉。

书中人物众多而且性格怪异,瑞先生经常离开城堡杳无音讯而又突然回来,瑞太太美若天仙,但谁也不知道她有一本象征她命运的书,始终要离开;派克斯沉迷于音乐,小男孩佩特的命运由他身上的夹克长短而决定,阿贝格寡妇不知怎么的成为寡妇;设计师奥赫为了建造一座巨大的玻璃水晶宫而来城堡找瑞先生,跟他成为朋友……瑞先生在修铁路,但是铁路通向何方,他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峰回路转,原来桂旎葩的一切都是一个女孩子的臆想,是乌托邦,是她逃离现实的避难所。

小说有很强的宿命感,城堡好比一个人的命运,而铁路可以带领人们走向远方,可是最终谁也没有逃离,就好像每个人都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最后女孩去美国寻找未来,现实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女孩在现实中逃避的时候,会再次回到桂旎葩——这个她心中的乌托邦。

《海上钢琴师》第62 命运 86% (电子书的起点)

他为什么不下船?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在问这个问题。小说跟电影不同,1900并没有唱片留下来,对陆地上的人来说,根本没有1900存在过的证据,好像他的一生都是一个泡影。

1900生于船上,他的一生都生活在船上。你说他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吗?不尽然,他从乘客那里听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的故事,他对世界的熟知让人无法相信他没有身临其境过。但他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呢?当你问他的时候,也许他会说,“我为什么要去看呢?我已经去过了。”

1900始终像个孩子,单纯而直接。我觉得,与其说船是他的家,不如说船是他的父母,是他的保护伞。在这个保护伞下,他是1900,他是他自己;离开了这个保护伞,他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无所适从,就像他所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与其在不确定中无所适从,他宁愿永远留在他的保护伞下,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你会说他怯懦,说他不勇敢吗?谁曾教过他勇敢?

点评

我早前下了Ivy大大的繁体版晚清,看了好几天了还在看续~看完这本我估计我的繁体字识别度和文言文又能突飞猛进了~  发表于 2013-2-28 09:58
哎。。我觉得我这两周歇了。。这四本书实在是没个想看的。。晚清太厚了。。直接不想看了!  发表于 2013-2-25 23:46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5 书币 +6 收起 理由
zjxixi + 6 书评奖励
yying11 + 1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4: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七十年》

认识唐德刚,是源于他的《三十年代的尘埃》,其中一篇追忆梅兰芳的文章,用笔细腻、富有感情。
唐德刚的老本行是历史,师从胡适,作品兼具可读性和深度。他写的晚清七十年,真实性高,数据、史料等考证颇丰,秉持了他老师的那句“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更重要的是,唐的立场中立,对历史不隐瞒、不夸张,该批则批,该褒则褒,是负责任的作者;对于历史又博古通今,很有自己的看法,更正了我之前对清朝历史的许多误解,如袁世凯其人,甲午战争其事等。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为我拨开1845年到1915年的那段历史面纱,使我拥有对历史的更深理解与思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IvySun + 2 書會...晚清七十年..多謝..^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5:1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这本书是我看过余华书中比较平淡的一本。主人公很愚昧,基本没有复杂的心里活动,想什么做什么。主人公老婆吃人顿饭就得以身相许,怎么也让我觉得夸张了些。书里每个重要关头主人公都以卖血来的钱惊险度过,以此贯穿主线。可怜老大想吃面爹不给,卖血的钱只能给亲儿子吃。老大不愿意在人家屋顶上招魂,他去劝老大的时候很感人。最后的做法还算是个男人,结局也算可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2 許三觀賣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在那个年代所承担的某些责任,然后为了这些责任去默默忍受。整本的故事都很辛酸,但偏偏总是用一种奇怪的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许三观去卖血前要喝好多水,喝到膀胱快炸开的感觉。读到类似的段落,都不知道该为这些奇怪的行为笑,还是为它背后沉重的意义而哭。
经常会把余华的另外一本小说《活着》和这本关联起来。《许三观卖血记》简直是《活着》的一个番外,或者一个再诠释?正如余华在《活着》的序里所说的,“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而这正是许三观一生的状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5 說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人物刻画的很现实,但又很是发人深省,觉得人物仿佛就在身边,他们自私,闭塞,小农意识,目光短浅,同时,又本分,善良,大爱。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0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10 許三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9:3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dredoux 于 2013-2-26 02:20 编辑

傅雷家书
傅雷是很优秀的艺术家,也以提高全国人民的艺术建设为己任。信里大段提到如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对学音乐的人应该是很有用处的。不过爸爸一句一万句,是为你好那是自然,怎么能提高到全国人民全人类的高度?书里不时有英语法语,还不是全是非用不可的,难道平时在家和儿子说话也如此么?不解。有这样的父亲是福气也是压力,寄丢一封信也是要补的,有啥思想要随时汇报,不是因为这个他儿子年轻时要远走高飞的吧?信里还要求儿子用马列主义来自我批评,这个太有时代印记了。不知道波兰当时流行马式自我批评不,跑这么远还逃不了这个。不过总算逃过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傅雷的无仇恨既无斗争无革命完全被MZD控制住,他写怎么民主怎么畅所欲言看得让人心惊胆战,ZS不久前还写怎么新中国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破坏分子,不久厄运就到了他头上。可惜胡适早看出说话无自由,傅雷却没有看出来。傅聪晚年说他是不看家书的,看到伤感,家书里的句子却大多可背下来。印象最深的不是音乐理论,而是父亲给当时儿媳的菜谱。不知道当时的儿媳有没有照菜谱做过,但这样的公婆对欧美人来说难免会觉得管的太多,难免无灵感几月不写信。傅雷觉得有教育儿媳的责任,儿媳不一定愿意被如此教育啊。六一年的信很是让人心酸,物质缺乏却不愿向儿子开口增加儿子负担,信里谈的还是艺术。很赞同傅雷朋友的话,他的教育方式不是对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但的确在傅聪身上成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4 书会奖励~谢谢参与^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2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家书
——人是与书共成长的,在每个阶段,总会相遇一些书,带来一些美妙的开启,从此你发现,生活竟是如此的不同。
傅雷家书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本书。很早的时候读过一些零落的片段,隐隐约约记得字里行间的深深父爱。大一的暑假在书城驻足,反复筛选对比,终于买回家。
首先介绍这些家书的背景,傅聪作为青年钢琴家出国参加比赛,因为种种原因,无解,动荡而滞留。自此和严父慈母天各一方,家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联系。傅雷由寡母养大,在西洋研习艺术,在文学和文艺上的造诣有目共睹。他是个严父,对傅聪傅敏兄弟俩施行的是严苛到不近人情的家庭教育,同样也是铮铮铁骨赤子之心的潜移默化——正是这使得傅聪不管误解多么深,条件多么不容易,一直坚定地心向祖国。
翻开一篇篇家书,时间跨度长达十数年,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我看着,笑着,哭着。从对日常生活的教导和评价,到对艺术音乐文化的交流,到对儿子婚姻家庭的傻傻的毫不保留的支持。我们仿佛随着它们一起,经历着傅聪参加一项项钢琴比赛,挣扎和徘徊在艺术的殿堂,流落他乡进而娶妻生子,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和老父抱怨,刷小性儿,当然还有时不时地吊人胃口的分享。经历着傅雷夫妇在新的生活中始终虔诚和认真地去学习,适应,为儿子的进步和成长喝彩,由一个引领者逐渐变为倾听者,乃至有些“谦卑”地和儿子探讨艺术问题,而终因性格耿直清洁双双自缢。
阅读这些家书,有很强的代入感,不仅因为姓氏,不仅因为这种亲子的交流和互动。从小时起父亲给我的印象多为严厉,初高中时,呕心沥血,几乎是全力地扑在我的学习上。想起他的苛责,想起他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冲我发火瞪眼,想起小时为了解鸡兔同笼的数学题拿着花生和瓜子模拟,想起让他痛心疾首的我从未学明白的物理,想起高三时一同钻研高考作文的思路,想起一直到今天的对他的崇拜,文理兼通的人是不多的。
好像傅雷一样,年长后的父亲变的有些喋喋不休,比如外出上学这些年他每天都给我发的短信,比如有时分享我的快乐时他的那种激动,帮我解决问题时那种“洋洋自得”,或者灵魂的交流和沟通后那种感慨。
我读着一页页家书,浮现的是从小到大辅导我学习的一个个夜晚的台灯,是一条条短信一首首言简意赅的打油诗,是那种从古到今未曾变过的父爱。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6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6 书会奖励~谢谢参与^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2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因为对《兄弟》的印象不错,接着买了《活着》,这本书又让我对余华的小说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印象,那就是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在折腾中成长的人们。
比如这个许三冠,最初有很多不“阳光”的地方,比如始终接受不了自己的老婆在跟他结婚之前就被人睡了,更别说这对搞破鞋的还生了他最疼爱的儿子一乐。因策他对老婆徐玉兰和一乐的感情一直在这件事上纠结,知道他后来跟朱芬芳睡了,他“平衡”了。。。
到后来许玉兰在被批斗的时候,对她不离不弃,叫人感动。11年之后,再次卖血,得知他的血已不值钱,当时许三冠苦的跟什么似的。后来他擦着眼泪跟许玉兰说,“玉兰,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在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
这个地方对我触动蛮大的,在艰难的日子里,卖血是他的唯一技能,虽然他的两个同伴都“卖”死了。。
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样,这本书不会再读第二遍了。

点评

感謝~就許三觀跟芬芳睡了之後的「平衡」。。現在才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26 11:16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5 許三觀賣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2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有提到剧情

这本书真好看! 作者的描述平淡,但看这本书可以让我产生喜、怒、哀、乐四种情感。

一开始从许三观年轻时开始描写,乡下人的错误观念却纯真地相信着,让我看了脑袋不断「?? !!!!!!!? ?」, 觉得怎么会这么怪诞荒唐!但是许三观卖血赚了一大笔钱,可以上馆子点菜,可以请女孩儿约会,甚至可以下聘娶老婆,对许三观来讲「血」就是摇钱树!来自他身,且可以供应他生活,也等于是自身的价值,因此自然对卖血朋友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许三观这人看似嘴巴坏小心眼,整天说何小勇不是,又会计较,但他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内敛情感,他的爱跟亲不挂在嘴巴上,而是在心里,做好丈夫跟爸爸的本分。

1.
许三观不高兴老婆整天坐在门坎上大喊自家糗事,而知道许玉兰和何小勇睡了,生气也是理所当然,但他并没有把许玉兰逐出家门,而是很幼稚的把家事都让给许玉兰做,让她继续留下来。

2.
一乐不是他的孩子,但是许三观就是安慰自己一乐长得跟二乐三乐相似,而二乐三乐像自己,所以一乐也是像自己的。就算真的知道了,也并未真正对一乐不好。

3.
许玉兰被批判时,许三观并未离弃她,而是偷带便当陪她走过这段难熬时光。

4.一乐生病,许三观卖血救非亲生孩子,几乎连命都不要了。(这一段我就不多讲,应该是本书的高潮。)

最后许三观的血已经卖不出去,许三观难过了,我想他不只是难过没钱吃猪肝喝黄酒,而是他感到自己似乎无法再当这个家庭的支柱,感到无所适从,这种忽然意识到的念头重重打击自己,导致许三观在街头大哭。我想这种事情发生在早期的男人身上是真的蛮难过,但也还好许三观的家庭大致算上和乐,没想到许玉兰竟然如此支持他,就像@amysying 所说,许玉兰真的是个好老婆阿!

作者并未多加描述书中人物的个性,也没有什么形容词,只是平铺直述每个人正在做的动作和说的话,乍看简直像是差劲的说书人,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泪流满面,因为书中人物直接以行动表现出自己对家庭的支持,是最伟大的情感!


最后想问一下
这本书充满句子,但是却忽然卡掉进入下一章节(譬如说许玉兰生孩子那个章节),请问这种写法有称呼吗?我觉得蛮有趣的,极像看舞台剧一幕一幕的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5 許三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amysying 发表于 2013-2-24 22:13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含剧透)真荣幸,我是第一个写书评的。这本书,我用了一天时间就看完了,看之前没想过 ...

話說小人物真性情,余華就是我喜歡的這種作家。

我相信男豬的沒知識是有目共睹的,女豬的愚蠢是眾所皆知的,而作者想要藉由這一對夫妻表達的話,大家看的出來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1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sherlockjump 发表于 2013-2-25 07:37
许三观卖血记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因为对《兄弟》的印象不错,接着买了《活着》,这本书又让我对余华的小 ...

感謝~就許三觀跟芬芳睡了之後的「平衡」。。現在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1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家书
由于傅雷的身份背景,从这本家书中不止能看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深沉的爱,同时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能通过散落在家书中的很多段落看到傅雷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从古至今,大家用种种方式颂扬母爱,在孩提时感受到母亲的爱抚或者殷殷的呼唤。和母爱相反的是,父爱无声。在傅雷的家书中,你看不到太多很直白的感情流露。字里行间大部分是整段整段对儿子演奏的点评和对将来发展的建议和叮嘱,但却让人感收到浓的化不开的父爱,润物无声,让人不由就湿了眼眶。不管是为人子,还是为人父母,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能从这本书里感受良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3 书会奖励~谢谢参与^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17: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colongquan 于 2013-2-27 09:38 编辑

許三觀賣血記(嚴重劇透)

和余華的其他小說一樣,都反應了大躍進,饑荒,文革的那個年代。

讀這本小說的一開始,有點不明就裡,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麽。但慢慢讀來。令我觸動的,是許三觀善良的本性。他從一開始不知道一樂是何小勇的孩子,到慢慢的由別人去說,然後去想。後來自己肯定,一樂是何小勇的孩子,其實,我覺得,一樂應該也不是何小勇的孩子,只是妖言惑眾而已。但是,作者這樣安排,的確別有深意。對於那樣不開化的年代,許三觀,一樂,就構成了這部小說里,很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看到饑荒年月,許三觀帶著許玉蘭和二樂,三樂去飯館吃麵,卻故意躲著一樂之後,一樂不再認他為親爹。但是,最後,許三觀在鄰家的牆角發現了一樂。并把他背回家。後來許三觀說,當年他父母雙亡,回鄉找爺爺,半路迷路,被四叔背回家。爾後,一輩子,談及四叔都要泛淚。一輩子感恩。其實,讀到這時,我想,許三觀日後那樣善良的個性,就是這個時候種下種子的吧。

但許三觀並不是神,他也罵過許玉蘭,打過一樂,但最終都被自己善良的品性佔據了。

作品的最後,許三觀說要去賣血,醫院的血頭不讓他罵,還說他血不好。他便在街上哭,邊走邊哭。一樂二樂三樂還嫌棄他,許玉蘭說的一番話,著實讓我震驚。這和很多現在的農村人想法其實都一樣。他許三觀一輩子賣過血,都是爲了這個家,哪怕有一次是爲了給那個叫做林芬芳的女人買點東西。其實,這也無不體現了他的善良。

這種品性,現在很難看到了。時代發展,大家都圓滑,只顧自己活著了。

題外話:別人說什麽,真的是很難去忽略的事情。從這部小說裏面,別人說什麽,包括批鬥在內,都嚴重影響著其他人的生活。說來也巧,我春節剛好也遇到這樣的事情。回老家,聽到些許,竟然在一瞬間被影響到。想想,我算算怎麼也是比很多人都知書達理。是非常新潮的人類了。但竟然也會有如此的想法。實在令人害怕。所以,要慢慢練就排除別人說什麽,來干擾自己的生活,的確還需要磨練心智呢。

最近這個故事一直盤旋在我的腦子里,總覺得什麽地方不對勁,想來想去。終於發現一點,是善。善定當言傳身教,就像四叔教予三觀,三觀教予一樂。前段時間看新聞,一個孩子因為錢要生剝了他的父母。退一步講,如果這個孩子小時候得到過善的教育,也不會今日如此。這就像我時常告訴友人的,如今的中國,最缺乏的是愛的教育,孩子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愛親人,愛陌生人。等等,這導致了非常嚴重的社會一系列問題,也不知什麽時候小學教育能回歸本質,不再搞些傷害心靈之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6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6 許三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09: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很久前就知道的小说,一直未读,因为古老,也因为过于直观刺激的书名。许三观,他不代表麻木无知的人,更不是愚昧到只知道卖血能挣钱的不良之人。他,其实只是我们父辈甚至更早一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一个代表,他带着那个时代烙印的迂腐,但他坚韧、乐观,他爱自己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家庭,他热爱生活。所以,在有些时候,他选择用最原始也最简单的方式来渡过最困苦的日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50 -50 -5 抄襲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3365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华的语言挺吸引人看下去的。小人物有着世人的小性子,但是他们更有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他们计较,他们隐忍,他们的心中也永远不会缺少大善与大美,虽然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的家人,但,这也正是小人物的不常,小人物的生活。

点评

我個人以為你這不能當作許三觀的讀後感  发表于 2013-3-5 08: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4: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七十年》

认识唐德刚,是源于他的《三十年代的尘埃》,其中一篇追忆梅兰芳的文章,用笔细腻、富有感情。
唐德刚的老本行是历史,师从胡适,作品兼具可读性和深度。他写的晚清七十年,真实性高,数据、史料等考证颇丰,秉持了他老师的那句“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更重要的是,唐的立场中立,对历史不隐瞒、不夸张,该批则批,该褒则褒,是负责任的作者;对于历史又博古通今,很有自己的看法,更正了我之前对清朝历史的许多误解,如袁世凯其人,甲午战争其事等。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为我拨开1845年到1915年的那段历史面纱,使我拥有对历史的更深理解与思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IvySun -5 .晚清70年..你晚寫了70小時..以後早點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9: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因为对《兄弟》的印象不错,接着买了《活着》,这本书又让我对余华的小说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印象,那就是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在折腾中成长的人们。
比如这个许三冠,最初有很多不“阳光”的地方,比如始终接受不了自己的老婆在跟他结婚之前就被人睡了,更别说这对搞破鞋的还生了他最疼爱的儿子一乐。因策他对老婆徐玉兰和一乐的感情一直在这件事上纠结,知道他后来跟朱芬芳睡了,他“平衡”了。。。
到后来许玉兰在被批斗的时候,对她不离不弃,叫人感动。11年之后,再次卖血,得知他的血已不值钱,当时许三冠苦的跟什么似的。后来他擦着眼泪跟许玉兰说,“玉兰,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在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
这个地方对我触动蛮大的,在艰难的日子里,卖血是他的唯一技能,虽然他的两个同伴都“卖”死了。。
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样,这本书不会再读第二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50 -50 -5 抄襲十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2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钢琴师

最初是看同名的电影,由于十分喜欢,所以又跑去看小说,主人公1900,没有名字、没有父母,由水手抚养长大,导致他内心孤独、彷徨,害怕未知的世界,最终他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朋友,虽然想下船,看看陆地,但到最后也没有离开那艘船,即时面临死亡也没有踏上陆地一步,最终和那条船一起离开了世界。这一幕幕不仅仅感动我们,也震撼这我们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0 收起 理由
zjxixi + 20 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