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rm_wvr

[每周书会]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有奖书评活动第三阶段(2月25日~3月10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14: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本来以为是个长篇,想不到一个上午就看完了。其实许三观和许玉兰都是最普通的人。他们都因为不同原因犯过错,心里也不舒服,但最危难的时候仍然相互扶持。长大了才明白这个时间并非除了黑就是白。许三观是个普通的工人,就每天普普通通上班,也会因为林芬芳扭了他一下手背而一直把最好的蚕茧送到她那,即使后来林芬芳出奇的胖。如果不是因为被刺激,而林芬芳又恰好想回报许三观这么多年来的照顾,许三观和林芬芳之间未必会出事。(看到墙上挂着眼镜的照片,许三观又要卖血买东西给林芬芳时我一直以为眼镜已经过世了,没想到。。。)因为没有确切提到一乐是不是何小勇的,即使作者留了很大空间,我也仍然相信一乐是许三观的儿子,而何小勇未必不想认这个便宜儿子,但奈何老婆是不会容忍的,最后一乐生病需要钱,许三观上门借钱的时候,何小勇的老婆未必是考虑到一乐可能是何小勇的儿子,而是之前许三观答应让一乐叫唤何小勇的魂魄回来的恩情,如果之前还是许玉兰和一乐自己闹,那现在就相当于许三观公开承认了自己替别人养儿子了,这在一个大家都相互认识的小城里的人来说,以后家门都出不去了,而许三观考虑到何小勇是一家之主,还有老婆孩子,他还是不要了自己的脸。许三观从好奇而卖血,到替别人儿子还债而卖血,到为了让老婆孩子吃碗面而卖血,到为了让儿子早日能回城请生产队长吃饭而卖血,到为了给儿子筹医药费而卖血,到最后单纯为了炒猪肝和黄酒而卖血,其实他一直都没有变过。谁对他好,他就对谁更好,谁对他不好,他也只是嘴上说说,睡一觉就全忘了。他会觉得丢人,但他不会把气一直撒在自己老婆孩子身上。他也不会去找人报仇,仇人遭难的时候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他仍然能舍下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去做一些别人觉得可能会救回他仇人的事。为了儿子,他可以不断卖血,丢命他也无所谓,老了之后他会单纯为了想吃炒猪肝和黄酒而卖血,当别人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的时候,他难过伤心,手足无措,因为他怕以后再有什么事他就没有能力再撑起这个家了。他老婆请他吃饭,除了炒猪肝和黄酒,看着菜单他也仍然只知道要炒猪肝和黄酒。他其实是个朴素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是为了老婆孩子,从来不会自己想着去享受。
许玉兰,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单纯的人。她的眼里只有她老公和儿子。她希望生活过的美好,所以即使只有三套衣服四双鞋,她仍然经常换来换去,使自己更美。但结婚那么多年才给自己做了一件衣服,每天做饭都省一把米,每天买菜都剩下几分钱,去陪斗她也默默的忍受,其实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非常有韧性,虽然爱美,她也只是巧搭,而不是花钱去买,为了家和老公儿子,她几乎都快忘了自己。她清醒的认识到她的痛苦是来自何小勇,但当何小勇被撞许三观到处说时,她只是觉得何小勇受伤即使死也不会给她的家带来什么,她心里只有老公和儿子,何小勇只是那个很多年前在路上碰到都不会打招呼的人了,她的天她的地早就容不下其他人了。许玉兰唯一的期望,就是她比许三观先死,因为她不能失去许三观对她的好。
其实男人女人都是一样傻,关键只在于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而许三观许玉兰他们,就是在朴实的普通人家里长大的,勤俭,简单,忍耐,全心全意为了家和下一代。不管怎么样,日子总还是要过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6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6 老實說看完這本書後~我也有點想吃炒豬肝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 1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cidredoux 发表于 2013-3-1 06:36
自控力
很少选中的书看不完,可这本书我是投了票准备看的,看了百分之二十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放弃了。虽然没 ...


nan571  另外我们是不太吃甜食也收不到什么帐单~但我们的食品大多过油,同样导致各种问题~也因为没帐单小票也没有记帐习惯,经常感觉没怎么花钱但钱都不知道去哪了~  发表于 10 小时前


nan571  我理解的意思是比如锻炼身体,你想做到,那么你就该去做到,而不是说没时间就不做了,说没时间就不做了其实也是缺乏,除非已没有锻炼身体使自己健康这念头了~我有个朋友是心胸科医生,不管多晚都至少跑步三千米

@nan571 ,锻炼身体也是需要时间的。我的意思是没孩子的时候时间是自己的,有孩子时间就没多少是自己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朋友有孩子也跑步,那孩子也得有人照顾,他在照顾孩子和锻炼之间选择了锻炼,那就是个人选择问题,而不是自控力的问题了。关于记帐么,这和理财有关,和自控力关系不大。书里倒是说了怎么看到打折品不冲动购物,这个需要自控力,我现在也过了冲动购物的年龄了,所以觉得对我用处不大。当然年轻些的时候,没准书里的建议有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自的。。多谢赐教

点评

灌水,回帖无意义。  发表于 2013-3-3 21:47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drm_wvr -50 -50 -5 不用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0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七十年》
听说过一个段子,唐德刚老师给张学良写回忆录时,张总是修改记忆把自己做些粉饰,可是唐德刚每每把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不同说法拿出来要求张解释,张无法自圆其说后总是无奈的叹道:那就按你说的写吧。不禁莞尔,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历史记录者。很喜欢唐德刚老师的作品,不为别的,只为他认真的写出这个时代最最需要的东西:真相。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我们自身的调整,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等许多观点以及观念都会调整甚至改变,但是有一条是永远不能变的,那就是事情的真相。真正的历史才能做为镜子以鉴兴衰,伪历史与假文字只能遗祸万年,我们已经看了太多被篡改的历史了。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从离我们稍近的近代史开始看,然后再往前。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IvySun + 2 書會...晚清七十年...多謝...^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家书
看后會覺得, 如果現實中, 自己也有這樣的父親, 會有甚麼樣的感覺.
傳雷早期對兒子這麼嚴格, 親自教育孩子
長大後, 出國了, 也要透過書信來教育孩子, 音樂, 詩詞, 文學等等他都懂, 都有心得
看他的信, 都是一條一條做人的道理, 而怎樣學習, 要怎樣處世
這個父親的確很有學識, 比自己懂太多了, 有他的指導, 可能會得益良多, 但在家書裡, 說教的意味實在是太濃, 不知道他兒子收到信後會有甚麼感覺, 會是覺得高興, 還是覺得很煩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3 书会奖励~谢谢参与^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tiayealing 发表于 2013-2-26 11:08
話說小人物真性情,余華就是我喜歡的這種作家。

我相信男豬的沒知識是有目共睹的,女豬的愚蠢是眾所皆 ...

我看完之後, 會覺得是作者對那時社會的批判
怎麼一個努力工作的人, 如果沒賣血, 就娶不到老婆, 養不起家人, 兒子病了也沒錢治?
男主角和女主角雖然平凡, 但善良誠實, 愛護孩子, 但不足以維持自己的家庭, 要賣血, 才能做得到, 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点评

我喜欢这类书啦。。。╮(╯_╰)╭  发表于 2013-3-4 22:40
有意思的觀點  发表于 2013-3-4 13:06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1 我也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家書》

我一開始推薦這本書的本意是想讓大人們都讀讀,特別是有小孩或者即將有小孩的大人們。但是,看到很多書友朋友們說,老師亦或是家長都推薦孩子們去閱讀。其實,這有一個風險,可能讓這本好書,引起很多小孩子的厭惡。(因為小孩子總不喜歡去讀大人們推薦的書,或者說讀也是爲了應付而不是有任何內心原動力的去體會。)

傅聰不在傅雷的身邊長大。和家父的交流主要就憑藉這個書信,家書。那個年代的一封跨洋書信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送到。但每一封家信都那麼有意義。告訴傅聰,如何去選擇接下來的路。我覺得最大的意義在於傅雷沒有在傅聰的價值觀上強加自己的價值觀。而是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給傅聰,讓他自己做出選擇。這在孩子的教育上,何其重要。近觀現在社會的風氣,孩子出生之後,各路家長恨不得把孩子死死拽在手裡,生怕長歪了,脫離了。

孩子永遠不是父母的番外篇。很多人講,孩子是父母的未來,這句話,我愈發覺得可笑和幼稚。特別對於今日中國。孩子長大后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嗎?超過20歲,還住在父母家裡,在我看來已經是非常奇怪了。更別說,結婚了如果還住在一起了。

扯得有些遠了,總之,關於教育這件事情,說到底都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其他人也不好說多,不要去相信所謂的教育專家的話就是了。只會讓你和你孩子的人生都誤入歧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 书会奖励~谢谢参与^_^,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七十年

这书我是么看完啊 看了第一部分 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全书实在太长了!1000多页。。实在不是两周可以搞定的。。不过顺便一说 这国内的才600多页。。是因为书大小不一样么?怎么字数会差这么多呢?!再感叹下 这第一本真是太宏大了 哪里是晚清七十年 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说了个遍啊 有木有!!

看这书最大的感觉 首先就是好看 并不是说内容如何 而是一本学术类书籍 写的不仅不晦涩 有些文字甚至有些有趣(讽刺 外加有吐槽嫌疑)看起来完全没有看学术著作的头疼苦恼 完全么有阅读障碍 其次呢 在可读性很强的同时 书里各种引用不计其数 古今中外 政治历史社会学各方观点 皆可溶于书中 为自己的观点做支撑 同时又如无证据不发言一般 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单凭这两点 对这书已经充满了森森滴好感啊!真是不得不感叹啊 唐德刚不愧是历史老师啊!讲义信息量之大不说 引人入胜和深入浅出传授知识的同时 启迪人的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学术研究者做得到的!那些有幸听过他课的人 肯定超幸福!但作为一本学术著作 最关键的还是这最后一点 唐德刚敢于写 书中对于敏感的话题 他直言不讳(其实也么神马可诲的 毕竟也不在大陆 又是美籍华人 如果么记错的话)我一直感觉 对于史家最高的评价 莫过于秉笔直言 虽说“谁掌握了现在 谁就掌握了过去”而如何掌握过去 总得看史家如何言

最后认真的说!真喜欢这书 以后一定得全看完!

点评

看這本... 其實我比較著重在人物上... 那些史實...其實並無多大的新意... 但是在人物的描寫上.... 也許可以看到跟別的書中的描述....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 維新變法失敗的源頭..或許該歸罪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8 20:47
我看完三部分了- -#我下的是IVY大大做的繁体版,粗算了下的确有1000多页  发表于 2013-3-5 09:19
真好看嗎?我從未看過這類書。聽你這麼說,有點想看  发表于 2013-3-4 21:37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IvySun + 3 書會...晚清七十年...多謝...^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cidredoux 发表于 2013-2-28 17:36
自控力
很少选中的书看不完,可这本书我是投了票准备看的,看了百分之二十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放弃了。虽然没 ...

作者是美国人嘛,为了让她的课通俗易懂,举的都是接近美国人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理解。
这节课吸引了那么多斯坦福的同学选修,也许就在于他们能从中汲取到最现实的方法论吧。
例子神马的其实并不重要,只是方便我们理解她的理论,重要的是理解意志力的原理,怎样趋利避害的培养我们的自控力。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钢琴师

世界于每个人眼中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的世界空间很大,有人的世界时间很长,有人的世界满是绚丽,有人的世界充满阳光。我们无权评价别人的世界,也无权怜悯别人的生活。也许总以旁观者的心态审时度势,以一览众生的优越感品头论足,最悲哀的是其实自己也没能走出茫茫红尘。海上钢琴师给了人们一个这样的视角和机会去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其实警醒的是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漠视。最终大家发现,1900的执着,追求,价值的实现,是所有人望其项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40 收起 理由
zjxixi + 40 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钢琴师》

小说比电影更有张力。多年前看完电影的时候只觉得很震撼,有人的生命是这样子过的,每天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只有他一直不变,一直在这里,见惯相聚离别,显赫平凡,这艘船就像是他的私人剧场,每天有人上演真人秀;多年后再读书,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如果一个人没有留下过任何生存的痕迹(小说里是没有唱片流传的),那么他算不算来过爱过活过?见过万千种人生,就能增加自己的人生的质感吗?

宁可遍尝喜怒哀乐,在喧嚣红尘打滚,哪怕历经人情冷暖,都不愿意做一棵沉默观望的植物。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40 收起 理由
zjxixi + 40 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3: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十几年前看的小说了。读的时候,朴实的气息和浓浓的悲凉压抑得人喘不过气。那种悲凉是小人物生活的无奈,沉沉地压住人不能呼吸。
上面有个朋友说,这书不会读第二遍了。一遍印象已经深刻。
我很赞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1 許三觀書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4: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观卖血记
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喜欢这些主人公的性格,比如许玉兰喜欢坐在家门口乱哭招来围观群众无数,比如许三观听说何小勇被车撞了以后幸灾乐祸的反应,但看完以后会忽然有种感觉:其实我们身边一直就有很多像许三观这样的长辈,这样普普通通的平凡民众,在生活中时常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有时心狠,有时不讲道理,但又会在一些紧要关头不计前嫌,助人一臂之力。他们是真实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人,如果连他们都不“认识”,还有什么资格夸夸而谈那些空泛的社会大道理呢?

点评

转载抄袭自网页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16412/中其他网友的点评。  发表于 2013-3-4 21:21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50 -50 -5 謝謝參與~請看活動規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4:5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herryzhen 发表于 2013-3-4 12:15
作者是美国人嘛,为了让她的课通俗易懂,举的都是接近美国人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理解。
这节课吸引了那么 ...

原来点评还有能回复不用at的,太幸福了。我很理解作者因为听众是美国人,所以举了些美国生活的例子。但为什么美国人这么没有自控力,是不是因为整个制度在吸引大家毫无节制?所以对他们来说自控力比在其他国家更为重要?因为找银行借钱容易,所以他们有欠款问题,更甚有次贷危机。欧洲的房贷就没那么容易,银行控制贷款更严。甜品法国的好歹也算得上最好之一吧,可是很少见到法国人看到甜点迈不动腿。一次在德国,旁边的旅行团是美国团,一个很小的上下坡上他们正在费力的往上爬,导游身材明显矫健得多,还在旁边鼓励,我为你们骄傲,上次我带的美国团都不愿意爬这里。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一个和欧洲人有同等身材的美国人,要比欧洲人有更强的自控力,所以自控力对他们如此重要,能引起大家广泛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2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点评

抄袭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64.htm  发表于 2013-3-4 23:06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50 -50 -5 抄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2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的钢琴师
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我看过,很喜欢作者巴里科的文笔。他刻画人物的心内世界非常的细腻。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也身在其中一样。我有本英文版珍藏版本的,很不错。看了三遍。每次感觉都不一样。看到那位钢琴师坠入爱河的时候,他的演奏里带着被爱情困扰和甜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40 收起 理由
zjxixi + 40 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0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晴七十年
我喜欢历史人物传记类的书。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氏溥仪是最后一个皇帝,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生平。当初溥仪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是从直系皇族中国际过来的。这就注定了溥仪悲剧的半生。在成长过重溥仪接触的学习的及遭遇的种种都为他后半生内心的平静打下了基础。这本书记录了溥仪的一生。让读者知道皇帝也是个普通人,他会心痛、无助、到最后的平静。

点评

这看的是我的前半生么,不过那本书也只有半生,没有一生啊  发表于 2013-3-10 05:37
額...你寫的...確定是晚清七十年....>_<....  发表于 2013-3-8 2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09: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暴力猪蓝蓝 发表于 2013-3-1 03:24
《许三观卖血记》

像《活着》一样,《许三观卖血记》也是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许三观这个善良的男人经历 ...

那個時代的人愚昧的原因可能是時代動盪。。教育不普及。。。? 
每次看完一本小說,我都會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有哪些。。。 
看完《許三觀》之後,覺得悲慘重點都在《活著》這本裡了,
三觀的故事就給了我一點溫馨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0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暴力猪蓝蓝 于 2013-3-5 11:39 编辑
tiayealing 发表于 2013-3-5 09:01
那個時代的人愚昧的原因可能是時代動盪。。教育不普及。。。? 
每次看完一本小說,我都會思考作者想要 ...

同一个年代的小说,《活着》很残酷,《许三观卖血记》在残酷的环境中带着温馨和黑色幽默。我觉得愚昧是因为科学和教育没有普及,封建的观念又根深蒂固,反过来想,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管什么教育,教育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我并不想批评那个年代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无奈,我还是愿意看到他们善良可爱的一面。毕竟时代造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钢琴师

我但是看的是电影,也不知道和书是否有太大出入,但我想主要情节应该都是一样的。
主人公1900被遗弃在游轮上,成长在游轮上,最后也死在游轮上,他由水手门带大,在这个狭小而孤僻的世界里,音乐就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对音乐的执着就是他对人生的执着,所以他从没有放弃音乐,也从来没有登上陆地,甚至选择随游轮一起沉没,这是一种性格上的执着,但和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不一样,老布离监自由以后,不能适应而选择上吊死亡,他是逃避,不是执着。和老布不同,主人公性格坚韧,善良而又包容,敏感而有自闭,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么多的选择,他一生最大的自豪就是能率性控制那88根琴键,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0 收起 理由
zjxixi + 10 安慰奖,这里是书评,不是影评,请看完书后再来写评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