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全集第002卷

作者:冯友兰  
评分:
简介: 展开 
河南人民出版社
本卷收《一种人生观》、《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史(上)》。
《一种人生观》1924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集初版、二版皆据此版本进行校勘。
《人生哲学》192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集初版、二版皆据1928年商务印书馆第三版进行校勘。
《中国哲学史(上)》1931年2月由神州国光社出版,1934年9月又由商务印书馆与《中国哲学史(下)》同时出版,有修改。全集初版、二版皆据商务本进行校勘。
《原儒墨》等七篇原作为《中国哲学史(上)》附录,于全集初版时收入本卷,现皆移置全集第十一卷。
目录
一种人生观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人生之真相
第三章人生之目的
第四章洁动与欲
第五章中和与通
第六章性善与性恶
第七章理智之地位
第八章诗与宗教
第九章内有的好与手段的好
第十章"无所为而为"与"有所为而为"第十一章人死第十二章余论
附录
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一名天人损益论)序言27人生哲学
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哲学及人生哲学
第三节哲学家之"见"与"蔽"
第四节人生哲学之派别
第二章浪漫派——道家
第一节所谓道德之意义
第二节何为幸福
第三节人为之害
第四节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个人之修养
第六节纯粹经验之世界
第七节万物一体
第八节余论
第三章理想派——柏拉图
第一节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第二节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第三节宿慧说与概念说
第四节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第五节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爱与哲学
第七节灵魂之转变
第八节概念说之困难
第九节余论
第四章虚无派——叔本华
第一节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第二节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第三节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第四节超越的知识
第五节爱之事业
笫六节永久的公道
第七节"无"
第八节余论
第五章快乐派——杨朱
第一节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第二节杨朱之人生观
第三节杨朱之人生术
第四节不顾社会制裁
第五节不顾任何结果
第六节.救世之法
第七节余论
第六章功利派——墨家
第一节普通原理
第二节客观的标准
第三节实验主义的方法
第四节何为人民之大利
第五节兼爱
第六节宗教的制裁
第七节政治的制裁
第八节余论
第七章进步派——笛卡儿培根费希特第一节进步主义之要素第二节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第三节笛卡儿注重知识之动机
第四节笛卡儿求知识之方法
第五节笛卡儿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六节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第七节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第八节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九节费希特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第十节费希特对于自我之肯定
第十一节费希特之求助于信仰
第十二节余论
第八章儒家
第一节道之观念
第二节实用艺术之起源
第三节礼乐
第四节国家之起源
第五节宇宙之演化
第六节活动之好
第七节忠恕与正名
第八节合理的幸福
第九节合内外之道
第十节余论
第九章亚力士多德
第一节亚力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第二节概念在亚力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第三节爱与终因第四节所谓上帝
第五节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不好之起源
第七节艺术之目的
第八节国家之起源
第九节道德与中
第十节快乐与活动
第十一节思考的生活
第十二节余论
第十章新儒家
第一节万物一体
第二节致良知
第三节对于"二氏"之批评
第四节爱之中道
第五节恶之起源
第六节动静合一
第七节余论
第十一章黑格尔
第一节黑格尔对于康德及费希特之批评第二节"在自""为自"与"为他"第三节对于"创世"之解释
第四节对于"堕落"之解释
第五节伪与恶
第六节文化之目的
第七节绝对的知识
第八节余论
第十二章一个新人生论(上)
第一节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第二节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第三节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第四节欲与好
第五节天道与人道
第六节中和及通
第七节人性与道德制度及风俗习惯第十三章一个新人生论(下)第一节文学美术
第二节宗教及宗教经验
第三节意志自由问题
第四节幸偶
第五节人生术
.笫六节死及不死
中国哲学史(上)
自序
第一篇子学时代
第一章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十一)历史是进步的(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一)鬼神(二)术妓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三)正名主义(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墨子及前期墨家321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三)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栽
(八)政治的制裁

第六章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四)性善(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第七章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陈仲子
(三)许行,陈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五)尹文,宋轻
(六)彭蒙,田骈,慎到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第八章《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一)老聃与李耳(二)《老》学与庄学
(三)楚人精神
(四)道德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六)处世之方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第九章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二)惠施与庄子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十二)感觉与理智第十章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二)道,德,天
(三)变之哲学
(四)何为幸福
(五)自由与平等
.(六)死与不死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八)绝对的逍遥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第十一章《墨经》及后期墨象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三)论知识
(四)论"辩"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第十二章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四)天及性
(五)荀子之心理学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七)礼论、乐论
(八)王霸
(九)正名
第十三章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二)法家之历史观(三)法家之三派
(四)三派与韩非
(五)法之重要
(六)正名实
(七)严赏罚
(八)性恶
(九)无为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十四章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六)关于孝之理论
(七)《大学》
(八)《中庸》
(九)《礼运》
第十五章《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二)八卦及阴阳(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五)易―象与人事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一)儒家之六艺论(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附录
审查报告一陈寅恪
审查报告二金岳霖
从亚马逊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从京东网购买
专辑“三松堂全集”
您可能也喜欢
还没有人评论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