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41|回复: 123

[每周书会]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有奖书评活动第三阶段(1月28日~2月10日)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0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jxixi 于 2013-1-27 19:35 编辑

有奖书评活动合并帖(1月28日~2月10日)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的重大调整:
1、小说类及非小说类
票数最高的前两本,其推荐者继续可以获得金钱卡1张,发表书评者可获奖励!
2、此外,书会还将开放若干本
未进入前两名的好书供大家点评,推荐者无法获得金钱卡,但发布这些书的书评同样可以获得奖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第二阶段「票选最想读的书票选活动」中, 小说类及非小说类得票数最高的前两本书各为:
(现设限时免费线上阅读)

http://www.cnepub.com/2017.html http://www.cnepub.com/1461.html http://www.cnepub.com/390233.html http://www.cnepub.com/389120.html
推荐理由推荐理由推荐理由推荐理由

开放书评的小说类及非小说类书为:
(现设限时免费线上阅读)

http://www.cnepub.com/32256.html http://www.cnepub.com/62601.html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帖说明连接:
【每周书会】活动时间及介绍
活动时间及历届获选书单列表:
   阶段一:书籍推荐帖 1月14日 ~ 1月20日 :  小说类非小说类                                       
   阶段二:票选活动帖 1月21日 ~ 1月27日 :  小说类非小说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动规则:
1.    请阅读第二阶段已经票选出的4本书, 及开放书评的书,再回帖写读后心得。  
2.    书评必须在30字以上, 请大家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3.    提示书友,请爱惜羽毛, 勿从别的网站复制抄袭, 否则将予以扣分或是扣币等方式处理。   
4.    每份合格的读后心得可获得1~5书币奖励, 优秀的读后心得, 将再获得额外金钱卡或小金卡的奖励。  
5.    每人只能为每一本书发一篇读后心得。(即每人最多可发不同的4篇)
6.    请勿转帖,不论是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
7.    严禁内容无关之水帖, 并予以扣分(人气-50,经验-50),
      楼主及协办者可自行判断, 情形严重者, 直接封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7经验 +310 人气 +310 书币 +30 收起 理由
drm_wvr + 50 + 50 + 5 56.....2....110...^_^
linda888 + 50 + 50 + 5 34.....22....34...>_^
tiayealing + 50 + 50 + 5 35.....23....35...^_^
IvySun + 50 + 50 + 5 36.....24....36...^_^
bluefleet + 50 + 50 + 5 偶被插队啦!只能排第三个了
harry1415 + 10 + 10 读书就要讲速度嘛,呵呵,支持~~~
sherryzhen + 50 + 50 + 5 偶素第一个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8 0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柴静的《看见》因为很多书友发布的2012书单里都有推荐,刚好同事有买就借来看了。一开始的时候书苑里的是节选版的,就前面三章,看到有书友说读了前面三章觉得不怎么样,没必要读,那时感觉有点急,其实前面三章完全不能代表这本书,因为后面的章节的确比前面的精彩。后面的章节虽然是比前面精彩,但让人两眼发亮或若有所思的都是被采访者的观点。虽然作者用的是很平实的语言,似乎更强调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新闻,但正因为作者参与的太多,没有了客观性,反而没法打动人。看过南方周末和新周刊不少报道,也是更多的站在人的角度上去讲诉一件事,比如紫金矿业的事,很多人从一开始的抵制家园被强拆,赔偿的只是一堆“没用”的破纸片,没地种了大家只能外出打工,到一夜成为百万富翁,小孩子却开始因为不是小汽车接送上学感到“丢人”不肯去学校,读者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当地民众失去家园的心酸无奈,更能感觉出这当中制度的问题和荒谬,引人垂泪和深思。扯远了,我觉得记者本身是不该过多参与到新闻当中,应该让事实说话,尽量不把自己的观点带入到新闻叙述当中。本来看到柴静讲煤矿,艾滋,两会,产权,药家鑫都是我很有兴趣了解事物的另一面的,可是仅药家鑫这部分而言,我甚至没有看天涯帖子里网友爆料他并不是官二代,他爸被张妙的老公带人围攻并且要求赔20万来的触目惊心。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药家鑫的家庭环境并试图让大家明白他之所以会成为药八刀可能是被他父亲所影响。父亲的影响必然是有的,可是药案并非简单普通的家庭教育的失败,它更是网络舆论和网络暴力的一次高潮,法律正在失去公信力。看见更像是一本成长日记,自己回头看的时候感慨万千,别人看却没法产生共鸣。只是觉得现在很多人把这本书捧的太高,评价只能是,不妨一读。

点评

好速度啊!  发表于 2013-1-28 09:12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最后一句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1415 于 2013-1-28 02:52 编辑

《看见》:
柴静这本书,炒得很红。刚开始看,觉得可能又是一本炒出来的“好书”,确实,我对柴静写作的功力还是不能给太高的评价,觉得有些地方让我觉得读得费劲。但是我欣赏这本书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她陈述的这些经历。这些“故事”,是我们生活的社会里边缘、灰色、角落里的东西,肮脏、可怕、凄凉、悲哀。看着这些故事会让人心里翻滚着各种滋味,也产生一种无力感,无力去完全改变这些事情,甚至是一点都不能改变。柴静那句“我关心的是新闻里的人”,惹来了不少批评,说什么不懂做新闻,我可不认同,因为没有人物的新闻很苍白。特别这种深入报道的新闻,如果不是对人物的深层次挖掘,你永远都是雾里看花。像书里一篇关于小孩集体suicide的新闻,如果不去走进小孩子的世界,关心小孩子(人),而是关心suicide这个事情,这篇报道就可能只能当一则简讯了。正因为关心了人,这些小孩有血有肉的呈现出来了,让我感叹,这些小孩的心思单纯,清澈,但是看事物比许多成年人还透彻,同时也看出我们的许多孩子都被家长人为的孤立出人的范畴,认为小孩和大人有本质区别,然后,大人和小孩之间无法正常沟通,久而久之,小孩的问题被独立出来,小孩子只能依靠小孩子们之间来解决问题,但是当这些问题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范围,他们就崩溃了。人,在事件中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人的内心是人的行为的解释,只有尽可能的挖掘内心真正的想法,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
这本书不一定是经典,但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不一定能提供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读完这本书,肯定能让更多人关心社会里的一些平常不起眼的角落。

摘几句我觉得可以细细回味的:
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点评

那你看电视也只看纪录片这种的么。。。。  发表于 2013-2-2 12:41
应该说是你的思想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像我现在看书还是有情节的比较能吸引我看完整一本书。唔、社科类的也还行  发表于 2013-2-1 22:36
内心存有喜欢这份心情就好了,不需要每天都泡在论坛里,真到了时间不够的时候,隔三岔五来看一眼也会很欢喜的。  发表于 2013-1-31 00:01
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啊╮(╯_╰)╭  发表于 2013-1-30 21:21
起码你现在还能这么抓紧时间读书,向你学习啊!  发表于 2013-1-29 21:14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5 书评奖励!确实,故事的共鸣大于文学价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也许你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生活对你太不公平,也许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落脚点。可是读了这本书,希望你能改变想法。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在大学,正是前路迷茫的时候。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震惊,让我觉得一个人实实在在生活过的根据实在是太多太多,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才不枉身边这么多人在爱你,记住你,别等到失去时才意识到。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点评

mitch的书都很真切,这是我的感受,很亲切,像一个老朋友和你聊小时候的共同经历一样。而且,能收获很多。  发表于 2013-1-31 09:38
如何在最繁忙冷漠的社会里找到生活的价值并珍惜之,就不枉读过此书了。  发表于 2013-1-31 08:23
啊啊啊啊啊!不好意思!点错了,我是要评你楼上来着。。。。  发表于 2013-1-31 00:02
内心存有喜欢这份心情就好了,不需要每天都泡在论坛里,真到了时间不够的时候,隔三岔五来看一眼也会很欢喜的。  发表于 2013-1-31 00:01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3 书会心得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deblue 于 2013-1-28 11:26 编辑

最开始对柴静的关注就是从她做的那个栏目 看见  开始的,尤其是对于在社会上掀起热议的李阳和药家鑫这两期关注颇多  后来看到书苑里有文字版的 看见 就下载来看了一下。怎么说呢 也许有些东西给人的感触可能是一次性的 又或许文字的描述不如画面直击能给人以震撼 反正我看视频的时候很是有感慨 但是看书来了反而觉得柴静的访问有些不那么深层次了 不过她采访的事件话题确实值得大家关注深思  我们需要挖掘并思索那些有关人性、社会等等各方面的东西,而柴静的  看见 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唔、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点评

可能是因为觉得小说是虚构的吧。。。不够真实。  发表于 2013-2-2 08:12
目测我要再看一次mitch的书然后写书评了,那两本小说我看不下去了,我是有不看小说症么?  发表于 2013-2-1 19:05
海绵也有干的时候。。。。不知道那时候能不能每天上来论坛了,很喜欢在这里的时光。  发表于 2013-1-30 22:50
因为过些时候会很忙,那时候就真不知道能不能看了。  发表于 2013-1-29 22:30
已经开始不悠闲了,过完年就更加不悠闲了,到时候我估计分成十份都忙不过来。。。。  发表于 2013-1-29 17:56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自己去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3: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有剧透)

阿婆的这本书果然不是盖的,让我一拿起来就放不下,花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吧一口气读完了(kindle给我算的)
好的侦探小说果然不在长度啊。一开头便直入主题,以波洛的视角交代了每个上东方快车的乘客。接下来的故事,镜头感非常强,看着书,眼前就在过着柯南(原谅我,我觉得柯南超经典侦探小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只是想深深的赞叹一下阿婆的描写功力,没有任何累赘的描写,完全就是以波洛审问每个旅客,观察,以及再次审问每个旅客的过程。初看,每个人似乎都在说实话,案件的时间地点嫌疑人都在慢慢明朗;但是经过仔细的观察推理,又有好多点不甚明朗;再次审讯他们,突然之间每个人都在说谎,每个人都有了嫌疑,都在互相cover。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虽然案件精彩,但是毕竟一桩十几年前的案件,突然之间一车十几个人都跟之前的案件有关,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典型的柯南作风啊)但是结尾叫人拍案叫绝啊,这是一桩集体的审判。每个人都是无辜的,每个人也都是有罪的。这样一来,车上每一个人跟阿姆斯特朗惨案都有关联就说的通的。本书最巧妙的就是这样的设计了,时间,证词,大家包厢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波洛询问他们的时候问句中的trap,很值得仔细推销。
吐槽一下,作为一个名侦探,就是要有走到哪里都死人的功力!


点评

作为一个名侦探,就是要有走到哪里都死人的功力。。。乃是在说毛利小五郎么-0-  发表于 2013-2-2 08:30
我的是paperwhite,应该一样吧。就是在看书界面的左下角不是有一个“当前位置”,点那个小区域,就能切换为“本章节剩余时间”或者“本书剩余时间”。不知道sherryzhen是不是用这个功能算出来的。  发表于 2013-1-30 13:38
我是菜鸟,想请教一下怎么用kindle算时间。。。  发表于 2013-1-29 16:30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zjxixi + 4 你还看过阿婆的什么其他书没?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3: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婆神作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算作是挑战读者了,所有线索全部给出,波罗分析解答的过程实在让人太震惊了,从这本书开始我才知道什么是推理小说,跳进推理的这个巨坑。同时阿婆也开创了一种模式,推理是一种只能暗爽,不能说出来的书,泄底是可耻的,开了几百本的推理小说,这本绝对可以进个人看过最好看的推理前五。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zjxixi + 2 我倒是觉得很多“疑点”并没有提前给出,但是主要疑点确实都摆出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2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以前看过电影,感觉非常悬,一颗心都绷得紧紧的,凶手被自己怀疑和猜了几次都不对,结尾也是让人惊叹的了,当年就把这部电影评为罪案片的经典力作。现在有机会看到书,光看简介就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看了一部分发现电影经典,书更经典,让人发挥了无限地想象空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zjxixi + 1 还是请以后围绕书写书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2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東方快車謀殺案>

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一定有聽過克莉絲蒂與「東方快車謀殺案」。
在看書的過程裡面,我腦海中漸漸浮現了畫面,就像是白羅直接在辦案一樣。
把十二個人的證詞全部攤開,一條一條的列出來,真相,只有一個,但兇手是誰?
這是未看過的讀者的權力,我就不在此說了。

想起第二次翻這本書時,情境就不同了。
就像精神從身體被抽離一樣,你彷拂可以看到一個偵探在大雪中的列車裡,不斷的找證據,不斷的交叉訊問。
在一段段的證詞中,找出真相。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zjxixi + 2 这种把所有证词都逻辑清楚的摊开的方式看起来的确很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2: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
还是不能免俗的翻了下被几乎推上“神坛”的···(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定性这本书,纪实?堆砌的痕迹重了点。小说?又干巴了点儿。回忆录?丫还没那么个资格吧···索性就用点点点来代替好了)哲学上总说一分为二看问题,我也深知,人跟作品是要分开。但是总控制不住把她所高挂的新闻自由大旗和清理异端声音联想在一起。不成熟,确实是的。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女记者,她确实探讨了很多人不敢触碰的问题,但是,也仅仅是触碰而已,她很聪明,只是点到为止,这点,我又有些怀念起某位顶着大头傻乐的主持人了,虽然问题没水准,但是,轻松。我希望自己有双会流泪的眼睛,可以去相信可以去为她所做出的新闻流泪,热血。但是,终究是过了那个冒失的年龄,翻着她的文字,所想的,太多。抛开她的大旗,很单纯的喜欢这本,是解读一些问题的另一双眼睛。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恩,有点像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大串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要過年了, 好多事要做, 沒啥時間看書, 正好這本書我有實體書, 也看過幾次, 還寫得出點感想

赫丘勒白羅真的是神探, 當然更鬼詐的是作者阿嘉莎了
一輛火車上那麼多旅客, 阿嘉莎安排每個人都有報仇的動機和非報仇不可的執念, 外國人也都這麼執著嗎? 還是推理小說的復仇角色都要如此才能完善一本推理小說?
白羅能在一切不可能中找到一絲絲關連, 更是天才, 超強的觀察力和聯想力, 能推理出全車的旅客都是共犯, 我想只有福爾摩斯才能推理, 福爾摩斯也是同類形的偵探嘛, 看衣著形態就能講出職業, 做過的事,
我以為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大概也只有白羅和福爾摩斯才能破, 其他近代新出的警探大概也不能完全猜中整件罪案,  我是指在火車仍被暴風雪困住的時間裏要單憑一人之腦力來推理, 雖然福爾摩斯不同白羅的犯罪心理學, 是用物證來推論的, 但他那麼厲害, 如果真的福爾摩斯現世, 那些伯爵公主也不敢反抗他的追查, 終究會被查出來的吧,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zjxixi + 3 突然觉得这就像解数学题,找到了一个点,其他的便迎刃而解,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6: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1415 于 2013-1-29 08:26 编辑

《中国吃》
这本书作者唐鲁孙,(名门望族出身啊)看得出来阅菜无数,对京沪两地的名菜名店都如数家珍,而且清楚各种菜式的做法和精髓,而且有许多菜式和老店都已经是不复存在了,作者能把这些记录下来真实福音,对于吃货们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不过作者在书的写作上就有所欠缺了,看得出来作者想以一些事件来带出各种菜式,但是在编排上又不尽完美,显得又更像是罗列菜单。可能也由于作者生活年代和地域与我都有不少的距离,因而我的感触不是很深,但是相信京沪的童鞋对于作者所描述的人事物都会有更深的体会。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值得一看,里面除了可以了解一些民国时期的美食以外,作者还在后面谈了不少烟酒茶等等饭前饭后相关的辅助品,把这些也纳入到吃的行列,也是一个比较独到的想法,也可以清楚看出中国式饭局的概貌。

另外,文章可能多生僻字吧,导致书里面出现了不少句子不通,有错别字等等,这是可惜的地方。

点评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看的口水直流,中间部分其实有点审美疲劳,罗列美食嘛,再多也会疲劳,毕竟咱看得见吃不着不是。后半部分看着有点意思,但我脑海中浮现的一个词语是“玩物丧志”啊,这帮文人们真是闲啊。有钱又有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1 06:35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 书会奖励^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0: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与今天》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明朝是中国最坏的王朝,而清朝是中国最好的王朝,那是因为他的眼光局限在了统治者自己的品质身上,的确清朝的皇帝无论是勤政还是品德似乎都比明朝皇帝优秀;《被误解的中国》则把眼光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制度的演变,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中国人史观的进步,当然不能指责柏杨,就如柏杨不能指责司马光
一样,今天的社会如此进步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IvySun + 3 書會...被误解的中国..^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3: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
这本书的优点是柴静很会描写景色,因此推断她做小学语文老师会比做一个记者更合适。书里有不少妙句,但大都是别人说的,她引用一下而已,比如不要站在道德的层面上看任何问题。很喜欢陈虻和崔永元,他们比柴静有血有肉得多。柴静大概是把自己当成美女的,所以有个同事说她忘了自己是美女才能做好节目,写到这里几乎可以看到柴静暗喜的神色。前半本书大概是讲她以前怎么样幼稚刻薄,怎么问人家您这都不知道啊?可惜后半本书她依然长进很少,虽然不再那么刻薄,但是对事件的看法还是很单薄,不够立体。很不喜欢地震里拿灾民的痛苦和她失去奶奶的痛苦相比,她奶奶九十几,去世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和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么能比?你非要把自己的虚弱展现出来表现你有多理解他们么?她写了半本书才明白做节目的结尾不需要都是总结。还有一点她最后还在纠结的,要不要把私人情绪带到节目里,做节目不是简单的煽动观众,让人哭了感动过了就行了。如果她只是想要这种效果,她完全可以去做电影,想怎么感人都行。做新闻总得要把事情表达清楚,你可以给小孩子擦眼泪,但是不要给大家看好不好啊?讲到奥运那一段,怎么配音乐,如何感人,如果为了感人而去感人,又有什么必要?柴静也好意思这样和人求助,我只看过课本和言情小说。看到最后没有想看她做的节目的欲望,觉得这节目会和她的书一样肤浅。

点评

哈~握爪!这本书我肿么都木有看的欲望~一直纠结要不要去看一下正火的书  发表于 2013-1-30 04:04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真心没看出来这么多优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rm_wvr 于 2013-1-30 12:49 编辑

东方快车谋杀案(有剧透)

这书从前好像看过, 但对故事發展全然一点印象也没有, 所以又重看一遍. 这次看得特别仔细, 留意每字每句, 希望猜对真凶....
先说, 失败了. 结局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其实一直都怀疑Mrs. Hubbard. 不是么? 这样大声嚷嚷的角色不是要把我们的视线转移么? 反而没太留意 Princess Dragomiroff 和 Count and Countess Andrenyi. 心想这样尊贵的角色, 杀个人, 不用自己动手吧. 万一失败了, 不就名誉尽失? 所以到后来, 真相揭晓的时候真有点不服气.
另外, 可能CSI看多了, 隐隐觉得这样的杀/人方法,  竟没有半点血溅到凶手身上. 而那么多凶手进进出出漆黑一片的现场, 竟未有为Poirot留下半个血脚印什么的, 真的有点那个 ....... 唉, 好吧, 其实我仍是很喜欢Agatha Christie的作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zjxixi + 3 我能说我也一直在纠结血的问题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柴静 《看见》
其实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柴静,也许对她正面评价的人赞她真诚和平和,当然谤她的人也会说她虚伪和做作。也是因为这个人和她的这本书最近实在是太热,才想说用自己的立场去读一读这个人,总好过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其实这本书用的语言都很简单,更多的是记录她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对话,很少有刻意描述她自己眼中的“看见”,这应该也是她自己的一种蜕变,就像她一直被告知“要描述,不要表达”那样。当然我对记者这个行业确实不了解,可能理解不了很多人说的她的蹲下她的眼泪是有失记者的姿态,我觉得无论怎样她首先是个人,那么她怎么可能会没有自己的感情呢。就像我们看书,看到动情的时候也会心痛会落泪,所以尽管我依然没有很喜欢她,但也确实觉得她最近被黑得有些冤枉。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非典的那一章,那个护士的那几条短信,就是莫名其妙地会让人忍不住地难过。然后唐山大地震那几段,不知道怎么会想到《山楂树之恋》,好奇怪。也许是因为像书里提到的,很多作品很多真实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拍成电视剧之后反而把事实给扭曲了,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事实的误读。还有一个是关于homosexual 的话题,其实到现今对我们父辈一代及其以上的人来说,这依然还是一个不可理解更不用谈接受的话题,“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前段时间学校有一个“撑同志 反歧视”的活动,这只是一种选择,不应该被阴暗。嗯,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当然这也正是柴静一直强调的,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已经做到了她能做的所有来呈现这种真实,但至少这本书,可以一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5: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qbil 于 2013-1-30 15:53 编辑

《東方快車謀殺案》 (應該算有劇透)

本來不預備寫的,但看了前面sherryzhen同學的心得(寫得好棒),突然也覺得有感而發。經過他的提醒,發現本書的確和柯南有共通之處;不過我覺得Agatha和柯南也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這個地方讓我愛極了Agatha Christie,但很久以前就放棄了柯南及金田一。

先不說Agatha Christie的文字很好,而且很有他那個時代的味道,我一向覺得這是他書的一大賣點。(我常常在想像張愛玲是不是也是這種作家,讀者透過時間的薄紗閱讀他們的文字,會更為其作品加分?)我覺得Agatha Christie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他很為他的讀者著想,不會讓他的讀者看完書後產生遺憾的感覺(這個評語不涵蓋他用另一個筆名 Mary Westmacott 寫的書)。

請讓我解釋我的意思。(為什麼我不能寫得直接點?這點也讓我自己很糾結,請大家原諒我的爛文筆,畢竟我不是學文的。)在 Agatha Christie 的書裡,凡兇手必罪有應得,所以讀者看完書不會揪心,這點很少有例外。如有例外,本「不負責心得」概不負責(又一句爛句子)。等一等,馬上出現《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反例了。是的,但這個反例更凸顯了 Dame Agatha 的貼心。最後 Poirot 選擇了放過了全體兇手,而是讓另一個舊案的兇手(也就是死者)接受最後的制裁。如果今天是柯南在火車上,火車一停靠,大概全車的人就都直接送往大牢了。所以證明本書也不是反例。

就我看過的柯南、金田一的故事而言,謀 殺的手段對我來說設計得太複雜,我很難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成功;相對於 Dame Agatha 設計,我覺得比較可信。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每每花了很多時間,掙扎過前面那些過於機巧的情節後,最後總發現死 者是死有餘辜,而兇 手常常情有可原,但是在柯南、金田一法律第一的前提下,讀者只能或感嘆,或一掬同情之淚,或像我一樣摔書破口大罵。在各掙扎了十幾本後,我決定不再讓作者欺騙感情,斷然放棄了。昨天晚上,我和達令一起在Youtube上看「嫌犯X的獻身」,看了半小時候,他突然問我最後湯川學是不是會抓出真兇讓他們坐牢去,如果是的話,他不看了。我心中想,如果是Agatha Christie的作品,我就不用有這個顧慮了。

最後讓我對各位還沒或才剛發現Agatha Christie的朋友們表達羨慕之意。我因為很愛Dame Agatha、所以他的每本書都看了好幾遍。現在我只要翻開書看個一兩頁,結局就想起來了,所以再也回不到從前的那種十足的樂趣了。

点评

我沒有不喜歡AC阿,東方快車是我看的第一部作品(呵呵羨慕我吧!!)我也比較喜歡描寫「人」多一點的劇情,謝謝你的推薦,我一定會去看看!  发表于 2013-2-5 23:04
我记得金田一也曾经放过一个凶手,就是悲恋湖传说杀人事件。其他我还能想起来的金田一式复仇事件,比如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凶手所以杀害被害人(s)仅仅因为被害人(s)当年在空难之后没有向凶手的母亲施与援手。悲恋湖   发表于 2013-2-5 00:22
我觉得我还可以勉强补充几点.... Agatha Christie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的言行之描写每每叫人拍案叫绝,每一个都仿若是一个鲜活的人站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现场一般。 而Agatha Christie在文中的推理方式也是我最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1 09:31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0 收起 理由
zjxixi + 10 肿么办,每次都好赞同你说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1 04: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dredoux 于 2013-2-3 06:25 编辑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译者在最后说看的时候哭了几次,其他的推荐也显得这本书很有魔力。大概因为美国人的书美国人看,有同一代的青春和记忆,有想改变改变不了的命运,曾经一腔热血参与的战争,互相珍惜的爱人,共同信仰的宗教,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所以大家很容易会被感动。没有如此的背景,很难有那么深的共鸣。书里表达了要原谅别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要去让别人开心,这样不管你做多么小的事情都有意义。印象里比较深的一句话是,你正在向身边的战友抱怨饥饿,一阵轻微的响声过去,战友倒下,你饥饿的问题也解决了。
看到点评里说到冥冥相扣的宿命感,这一点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感觉书里的表现有些太刻意了。有些决定能影响你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但是不会每个决定都能影响别人。我决定几点吃饭,吃什么,如果这也能和餐馆的就业率勉强挂钩,不是不可以,但是没有多大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3 书会读后心得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1 05: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dredoux 于 2013-2-1 02:25 编辑

《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与今天》
题目很大,可惜是节选,内容看起来少了点。这本书优点很多,对一些常识性的误解提出了新的观点并有史料支撑。存在即合理,对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未做正确的事有不少客观分析。但有些对比显得粗糙了点,比如把朝贡贸易和美国最惠国待遇来比较。我们愿意要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但不见得愿意向美国总统下跪朝贡,即使朝贡之事能让大家发笔横财。关于热兵器,新大陆和重工业的分析很不错。我们落后也是有道理的,可是有没有那么一刻我们错过了什么机会以致于现在要在人家身后苦苦追赶,这答案只有在别处寻找了。能引起思考已经是好书了。如果能把偏见的来源和分析列出来一一辩解效果会更好。
最不喜的部分是作者朋友的代序,没有文革就没有如今的经济发展。假设的胆很大,可求证的小心在哪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IvySun + 4 書會...被误解的中国...^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1 06: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1415 发表于 2013-1-29 03:19
《中国吃》
这本书作者唐鲁孙,(名门望族出身啊)看得出来阅菜无数,对京沪两地的名菜名店都如数家珍,而 ...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看的口水直流,中间部分其实有点审美疲劳,罗列美食嘛,再多也会疲劳,毕竟咱看得见吃不着不是。后半部分看着有点意思,但我脑海中浮现的一个词语是“玩物丧志”啊,这帮文人们真是闲啊。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如此玩啊。。。

看的时候,倒是有种奇异的感觉:过去的生意人好讲究信誉啊。各家做各家的拿手菜,绝无一窝蜂的模仿的。而且绝无现在的商人坑人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