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zjxixi

[每周书会]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有奖书评活动第三阶段(1月28日~2月10日)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 2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首先这是六本书我唯一看过的,下面是书评
这本书一直是波洛探案系列中被认为最经典之一的一本,还两本我认为是尼罗河上的谋杀还有无人生还。为什么说这本经典呢?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模式,一种设置谋杀案或者说写侦探小说的模式,就是没有凶手的凶杀案。东方快车上一个恶棍死了,全车的人都跟他有仇,但是调查了以后发现,所有人都有作案动机,但是没有人有作案时间?互相之间的证明非常完美,让大侦探波洛都一筹莫展。这个模式在后世被很多侦探小说以及动画电影等模仿,但是其实我想仔细看过这本书的人再去看那些电影的时候就容易发现疑点了。而且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案子也是一个密室谋杀,当然这个密室最好打引号,大家都知道其实真的密室不存在。第一次读的时候,看到这,我总觉得这个案子怎么收场呢?我当时的脑子根本就想不出来可能的犯案手法了。但是这个时候,波洛想到了一个可能,这个可能也带出了后来很多的模仿,创造出一个人来!这是何等的构思!反正当时我是震惊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震惊于作者的构思,其实还有别的方面的思考,跟侦探无关,而是对于恶人的处理态度。我相信,目前这个社会,坏人逍遥法外的非常多,目前的法律根本制裁不了他们,我想当时也有这个情况吧,所以作者才设定了这么一个背景,一个恶棍害死了人,法律无法制裁,所以他的亲朋好友采用了这个方法来制裁,这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了,但是这个又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因为除非是真正的所谓██,不然所谓的阶级是永远存在的,永远都会有不公平,也许这个也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么?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之前还读过了福尔摩斯全集,对比下来,我个人其实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风格了,因为我更喜欢灵动的断案,福尔摩斯的推理很多都是在背后进行的,而且我也不喜欢那种演绎法的断案模式。
这本书算是作者的第一个高峰吧,作为一本让后世侦探小说借鉴无数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非常值得沉进去一读。

点评

私刑的正义,很复杂的伦理/法理问题呢,阿婆肯定handle不了,请陀斯妥耶夫斯基来写就爽了。。。推荐看2010年ITV重拍的此案迷你剧,比起老版电影,更加注重波罗内心对放过这些凶手们的纠结和矛盾,正义和法律的探讨。  发表于 2013-2-2 15:05
法律制裁不了的恶人,推荐一部国产的吧,也是探讨这个问题“死亡通知单”  发表于 2013-2-2 04:45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6 收起 理由
zjxixi + 6 说滴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0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amysying 发表于 2013-1-31 22:54
我觉得作者安排露比来说明父亲的真相,比直接用父亲来说明来得有自然
1.      父亲一直都不太跟男主角 ...

可惜我还是不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一个人能理智到,不能看到一个对不起他的朋友在他面前死去,那么他不会因为儿子的一个反抗而半辈子不和儿子讲话的。这个设计太不合理了。这个父亲如果是个暴躁而绝对重视自身尊严的人,他根本不会救他朋友;如果他能救这个欺辱过他老婆的朋友,他决不会到死都没有和儿子说一句话。这是人格上的相互矛盾。作者在这个故事的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lz对为什么由ruby来讲这点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我喜欢,可以帮助理解这本书。

点评

您太客气了,都是其他人的观点,我也就是搜拢一下我觉得新鲜有趣的部分~  发表于 2013-2-2 14: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3: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1415 发表于 2013-2-1 18:35
关于明清赋税,是有出现一些优化改造的好例子,但是并不简单说明当时赋税低,人民生活好。关于明清赋税有 ...

有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以参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馀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於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其後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条鞭之利於一时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

万历间,旧饷五百万,其末年加新饷九百万,崇祯间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倪元璐为户部,合三饷为一,是新饷、练饷又并入於两税也。至今日以为两税固然,岂知其所以亡天下者之在斯乎?使练饷、新饷之名不改,或者顾名而思义,未可知也。此又元璐不学无术之过也。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这就是温 总 理 引用过的“黄宗羲定律”,所谓“积累莫返之害”,每次并税式改革,减少了税收的名目,又为新的税种创造了无限空间,所以每改革一次,农民税收就加重一次。从黄宗羲的数据来看,至少在万历年间朝廷就差不多“恢复”过来了。。。

中国人口的数量,从周秦到明代,长期维持在1000万到6000万之间反复循环,而且只要接近6000万,必然天下大乱,比如西汉末年,东汉末年,盛唐的天宝开元(所以和杨贵妃根本没什么关系么。。。)。这是土地的生产力决定的,只有在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打破了这一怪圈,从此人口破亿,有关这一点,我看到的观点大多是认为这是明代后期开始的农业科技的革命导致的,稻米的北移,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又间接传入中国的玉米红薯及马铃薯这些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人口迅速增加,很自然有一部分人从土地解放出来从事工商业。

另外明朝末年恰逢地球的小冰河期,差不多是人类进入文明以来最寒冷的十几二十年,粮食产量骤减,天灾不断,不管有没有太监和东林党,皇帝是勤政还是懈怠,估计都很难回天。

点评

你也很了解英国啊,混过吗?我记得是大臣推荐过,昨天还特意去找第一阶段的帖子了,但是打不开。突然觉得英式幽默比较小众,在国内还是美式比较受欢迎,口音也是。我就听不惯大舌头,但是别人就说英式听起来牙都..=_   发表于 2013-2-9 15:56
楼主的话很有启发性啊,看样子我还是史书读的不够啊  发表于 2013-2-8 21:50
同好,同好。我喜歡前兩季,最後一季好感傷。Hugh Laurie那時好嫩。  发表于 2013-2-7 12:28
赞同,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头野兽,一旦死刑大规模死灰复燃肯定是坏事,但是目前的法律又确实制裁不了很多罪人,所以才有这么多人会在作品里面虚构吧,比如deathnote,比如心理罪城市之光这些  发表于 2013-2-2 15:12
虽然我没有怎么看懂,但是好厉害的样子!!!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3-2-2 1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5: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sying 于 2013-2-2 15:06 编辑
wwmm933 发表于 2013-2-2 03:23
可惜我还是不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一个人能理智到,不能看到一个对不起他的朋友在他面前死去,那么他不会 ...

谢你的欣赏
我是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大家的看法不同,也没关系啦。
多讨论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本书


我觉得他爸爸并不是理智得去救人,是他的本性就是不会见死不救,同样,他儿子也跟他一样舍身救人。在生死的关头,他是可以放下一切去救人。
转一下角度来说,如果那个朋友没掉进水里,而是平安的跑出去。父亲追出去的结果,应该是打他一顿,然后永远也不会原谅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理他。他是一个很硬心肠的人。


而他儿子呢,如果他同样是掉到水里,他父亲也是同样会舍命救他的。
所以,我觉得救人和跟他儿子说话两件事是不同的。

他父亲很爱他的小儿子,他心底也认同儿子的。只是他没说出口。他说主角长得比哥哥强壮,所以要保护哥哥。这句话已经反映了他对主角的认同,他觉得主角才是比较有出色的那个。所以他一直拿东西让主角修理,主角也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而努力修。他爸爸雖然沒对他说甚么,但我认为他心里是认同这个跟他一起工作的儿子的。


(如果他父亲没死,我相信他日后会以做维修工的主角为荣,而不是赚更多钱的大儿子)




而父亲不再跟儿子说话,是因为父亲实在对他太失望了。他不理解为甚么一个男子汉会因为受伤而躲在家里,主角以前可算是他的继承人,现在躲在家里做废人。他不懂得用言语来安慰他,只懂得用拳头来教训儿子。(那位父亲说的话不多,但打人的次数却是很多),而儿子却第一次反击了。父亲的怒火,不全是因为尊严,也是因为对儿子的失望而起的。有种既然我的教导你不听了,我也不必多说的意思在里面。

我是这样理解他们的关系,那个父亲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老是打孩子这根本就是他不对,但是他的优点也不少,他认真工作,舍身救人这些特质,深深影响了主角日后的行事为人全书加插了这段,把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完整。而且也因為父親一直沒表示对主角的認同, 作者才會一直怀疑自己的价值, 不知道自己活著幹麻的。

点评

不错不错,发现你的分析都很到位~~~~ 以后一起多多讨论~~~哇,你升级很快呀,昨天还是草堂文人来着,是不?  发表于 2013-2-3 0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9: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

一本看见 好像看见了小柴妹子的成长 看见她从一个年少轻狂 应付着工作 追寻着标准答案的人 变成了一个稳健平和 真心关心着新闻中的个体 懂得很多问题其实无解的人 正如她自己所说 这本书中 并没有刻意选择那些标志性的事件 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 正是这些故事 让人看到泪流满面 书中深深打动人的 绝不仅仅是小柴妹子的故事 书里涉及到很多的新闻人 他们做新闻的态度 职业的操守 那份追求真相的勇气 看护真相的执着 让人动容  

我不学新闻 不懂所谓记者和电视人的区别   也不懂做新闻时关心新闻中的人到底是对还是错 是好是坏 但 在我心里 看见是一本好书 正如汪汪日记里写的“你说的太天真 你能做的只有相信 却不能证明它的存在”在后来汪汪所写 变成“许多事情 是有人相信 才会存在的 ”所以我相信 关注新闻中的人 是有价值的 她让大家看见 让大家关注 触动人心里柔软的地方 发人思考 

p.s 我好欣赏陈牤的观点和态度 可惜了T^T

又p.s 还有一周还有两本书 看得完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4 书评奖励!同感!柴妹子成长史。。。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2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吃》

這是一本懷舊的書,至少前半本是。應該是當時作者在報章雜誌發表雜文集結成書。從故鄉北平(北京)美食寫起,這類題材寫完後,就往周圍發展,寫其他地方美食,再寫菸酒嗜好。這本書的精華是在最前面的幾篇,這幾篇對故鄉的眷戀從文字中自然流露,連帶讓裡面的的食物都沾上了時光的調味料,就像Proust在他的《追憶逝水年華》中提到的madeleine小蛋糕,美味不知放大了多少倍?這類文字相當於今天很多網上食記食評。不過本書作者為世家子弟,讀起來覺得他見過吃過的多,說起話來很有說服力。現今很多部落客(blogger)寫的東西和品味讓人不禁搖頭。

書中提到很多歇後語。不知有沒有北京的朋友看到這篇,可否指教一下,今天若說「燒酒錢兒肉,越吃越沒夠」,大家還聽得懂嗎?現在人還吃錢兒肉嗎?書中的各式各樣歇後語,今天還使用嗎?

我幼年看這本書時,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會為它寫讀書心得,但是這本書是對我影響是蠻深遠的,除了那些已經消失的菜色,我從小就發下了誓願「吃盡書中美食」。後遺症是從此也養成了令人討厭的壞習慣:吃飯時若吃到不合意的東西,馬上頭疼,開始碎碎念,把食物評得一文不值,跟我吃飯的人也跟著受罪。不過反過來說,若吃到喜歡的食物時,馬上甜言蜜語連發,再加上吃三大碗飯來表示自己的誠心。所以我出外唸書後,我媽煮飯就沒勁了,概因我的弟妹都偏含蓄。本來我連淘米煮飯都不會,出去後想吃的東西不少,但沒人作也沒地方吃,只好自己來。幸好我凡事往書中求,讀了不少本食譜或理論書籍,從一開始九成失敗率,多年過後到今天好像手藝還可以。以下是我追求書中美食的一些misadventures。

書中提到的北平的臭豆腐,指的是不是臭腐乳?我懷疑一般台灣所稱的臭豆腐指的是書中上海的炸臭干子。不知是否有人可指教乎?我前陣子發現台北一家豆腐乳名店也製作臭腐乳,趕快派達令去買一瓶。買回來打開一陣榴褳味襲來,我當場就投降了,達令本著勤儉本色,努力銷掉了半瓶,剩下半瓶放在冰箱裡好一陣子了。我現在決定過幾天偷偷把它倒掉,免得達令吃出病來。

看完這本書我最嚮往的菜色有幾個,炒肝兒,豆汁,炸醬麵,獅子頭。炒肝我可能在台灣吃過,見面不如聞名,我猜是因為不地道的關係。豆汁,我爹也思念的食物,但我沒勇氣在台灣嘗試,即使有得賣。

我從小就愛炸醬麵。小時候暑假我爹會帶我到他上班附近一個餐廳吃中飯。我最愛的是那家的炸醬麵。其實我沒吃過幾次,太遠了。但我對它的滋味念念不忘。現在想起來,應該是甜麵醬特別好吧,還有裡面的肉末吃起來綿綿的口感。我後來在其他地方吃的總覺得肉的質感有點突兀。我蒐集了很多食譜,但台灣市面上能買到的甜麵醬總是偏甜,做起來味道就是不對。根據我在書上看來,炸醬麵的麵碼很重要,越多種越好。《中國吃》出版幾年後,不知道是不是呼應唐魯孫一系列的書(我覺得是),台北開了一家叫「京兆尹」的北京食物的餐廳,賣炸醬麵,驢打滾,拔絲等等的北京小吃,當時頗火紅,是家名店。第一次去我興沖沖地點了炸醬麵,送上來我差點翻桌,啥麼,麵碼只有一種!!!醬料更是面目模糊,我沒留任何下印象,麵條也不高明。過了好久,又被同學一直慫恿,再去了一次。這次我面色鐵青地吃完,因為所有的食物是用免洗餐具盛上來的。後來聽說他們幾個股東起糾紛,鬧得很凶,最後餐廳變成素食餐廳,然後就倒了。不過現在台北有其他類似的店,味道大勝京兆尹,所以算是替這些北京小吃洗去污名了。

幾年前,我有機會到北京開會,我想這次或許可以一償夙願,吃吃看真正的炒肝,豆汁。但是在那裡幾天也都沒看到。去之前有老師勸我不要吃糖葫蘆。所以我就把願望放在至少要吃碗炸醬麵再加幾串羊肉串上。那幾天主辦單位殷勤招待,去了很多高級的場所,但我連一碗麵都沒見到。有天終於耐不住了,我找了另外一位比較年長的老師,溜出去一天,至少要去看一下故宮。我想開口提議中餐吃炸醬麵,但老師說有人推薦某某地方的餛飩麵,我不好意思說不,只好去吃餛飩麵。吃了更覺傷心,味道和台灣的「溫州大餛飩」很類似,沒什麼特別的,而且我個人偏好小顆,只有一點點餡的小餛飩(台灣稱扁食)。吃完走在路上看著到處林立的炸醬麵店和羊肉串攤,肚子卻什麼也塞不下,不禁悲從中來。晚餐時,我趕快先提議去前門大街吃飯,我的目標其實是月盛齋。我們到了那裡,覺得那些大餐廳走不進去,因為我們只是兩個食量不大的女子,叫不了什麼菜。所以就選了一家位於月盛齋對面中型而且人不算太多的餐廳。點了兩樣樣應該是北京很普遍的食物,我忘了叫什麼,因為太鹹了,所以印象模糊。店裡有個烤鴨角落,有師傅在片鴨肉,雖然這家店大概不是什麼烤鴨名店,我們也忍不住也點了半隻,純粹是應景。鴨上來,我們兩人面面相觑,那個皮下脂肪好厚,油滋滋的,怎麼吃?不過荷葉餅很美很薄,不像台灣的厚嘟嘟的。鼓起勇氣包了一份,一吃驚為天人!鴨皮香酥,鴨肉鮮嫩香甜,每一塊鴨肉都帶皮,吃起來完全不油膩,荷葉餅厚薄適中,甜麵醬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味道,是完美的組合。台灣有一本寫得不錯的美食書叫做《想吃》,裡面提到北京烤鴨還是台灣的最好吃,因為台灣的鴨子更適合。老實說,我完全不認同,我覺得北京的鴨子肉比較少,可是脂肪比可能較高,才適合作北京烤鴨。《想吃》裡也承認台灣餐廳裡的烤鴨,皮若酥了,肉就會柴,肉若嫩了,皮就不酥。我那晚吃的鴨完全沒這個問題,或許我看到的那層脂肪讓肉不會柴吧。本來只是點來嚐嚐兩塊代表到此一遊,結果鴨子一掃而空意猶未盡。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半隻。後來我又瞄到隔壁桌有一盤白糖蕃茄(大陸叫西紅柿嗎?),就央求同行的老師也點一份,吃了更消解了殘存的一點油膩感,劃下完美的句點。吃完後我快快樂樂的過了馬路,買了月盛齋的醬肉(這也是我多年的心願,在高陽的小說裡,清朝軍機大臣們半夜裡都會買月盛齋的醬肉來當宵夜)。那次去開會,去了不少好地方,像老舍茶館,還有個王府,吃飯時有宮女(他們自稱格格)在旁伺候,席間有政協委員(?),就是有保鏢站在後面的那種,但是我全不記得吃了什麼,我唯一記得的就是就是這餐北平烤鴨。

你可能會疑問,怎麼寫讀書心得寫到自己的食記了?這就是我的心得,這次書會我重讀《中國吃》,我讀唐先生的美食記憶,腦袋中也浮出自己快樂的美食記憶,我覺得我的享受是雙份呢。下次如果我再去北京,再重回那家餐廳,再點北京烤鴨,可能也不見得還會那麼好吃。或許那天的鴨子天生奇葩,是鴨肉之王。但更有可能的是因為那時的心情,那時的同伴,都為盤中的食物加了美味。看看書中唐魯孫的描寫,不但講吃,而且常常還提到當時一起吃飯喝酒的朋友。美食沒有好友好心情相伴,也會失去滋味,反之,心情好時,粗茶淡飯也有好滋味(不過東西不能太離譜的難吃)。

這本書我說過在我潛意識裡留下不少東西,這次重讀我才發現是從這裡出來的。其中有一句話「不吃千刀肉」我一直牢牢記住。我對獅子頭一直很好奇,因為我個人不大喜歡大口吃肉,台灣一般吃到的紅燒獅子頭,常常未見高明。但是這樣一個鼎鼎大名的菜色,怎麼可能只是這種程度呢?我自己蒐集的一個比較喜歡的食譜是清燉的(本書中稱為白燒),原來唐魯孫也比較中意白燒的。我做過實驗,千刀剁出來的碎肉吃起來會有沙沙的感覺,吃起來口感真的不好。我有認識的太太們堅信自己剁的肉比絞肉好,這點我不認同。最近幾年,我終於吃到一些好吃的獅子頭,其口感很難形容,但絕不是千刀剁出來的。根據本書是「肉要極有耐心切成小丁,略剁幾刀即可,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做獅子頭要細切粗斬。」這次看了書才又回憶起來,過幾天來試試在炸醬和獅子頭上。

因為我不煙不酒,所以後面的部分讀起來共鳴感較不強。不過有一段寫到林語堂的部分,我覺得有點好笑。因為這段話的遣詞造句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唐先生又說這段話他記得特別清楚,我假設這段話的用字和林原來說的相差不大。林語堂說「有人認為不抽煙的人,大多是清標霜潔道德高尚的......跟那些毫無弱點的人相處,千萬要小心謹慎,他們永遠清醒,絕不做出錯誤事情來的。習慣是有規律的,生活是機械化的,情感永遠被理智克制的。我當然也喜歡明白事理的人,可是那些仁兄整天道貌岸然,凡事徹頭徹尾都講究合情合理,請想這樣一位板板六十四的朋友,多麼乏味,可有什麼交頭呀。......」林先生啊,你講話怎麼也像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你自己愛抽煙就算了,幹嘛這樣污衊不抽煙的人啊?人呆不呆板和抽不抽煙沒啥關係吧?

這次重讀《中國吃》,東拉西扯回想到很多事,希望大家看這篇雜記式的心得,不要頭疼啊。


点评

我看过无人生还。。但是么看过金田一。。⊙﹏⊙b。。这个实在是柯南附体了一般。。完全就是柯南的剧本啊。。  发表于 2013-2-4 23:12
写得太棒了!!半夜看这种贴子我是在给自己找虐吧??一定是的!!  发表于 2013-2-4 13:45
哎呀,好不容易遇见如此“孜孜不倦”的吃货啊~看此书时,看得哈喇子直流,看tqbil的书评看得也哈喇子直流 的确,有时千里迢迢慕名去吃的东西也许反而没有什么印象,而旅行途中路边随意的一餐可能让我念念不忘。我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3 12:29
是的,其实很多肉饼也不必死剁,肉切得如何对后面的制作影响太大了。  发表于 2013-2-2 21:53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10 人气 +155 书币 +12 收起 理由
IvySun + 50 + 50 + 5 ^_^
tiayealing + 20 + 20 + 2 不知你读过他其它的书没有?小时侯读时是有看没有懂,所有的山珍海味都靠想象。。
zier + 15 + 35 赞一个!
sherryzhen + 25 + 50 + 5 金钱卡+1!!附上我对吃货的膜拜之情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21: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bosha1986 发表于 2013-2-2 05:59
有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以参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这就是温 总 理 引用过的“黄宗羲定律”,所 ...

因为没有看到全本,现在我也不好评价作者的内容,不过有些观点我觉得我还是没有被说服的。
税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疆土辽阔,我国一直有地方和中央间的一种微妙关系,地方真正的统治不一定和中央预想的执行是一致的。一条鞭可能出发点是好,但是从实施开始就存在缺陷了,所以也难怪后来出现的这些名不副实的减税,明目减少,但是负担实质加重了。
另外一个清朝的人口数量突破其实我觉得也和疆土的扩大有不少关系的,之前的王朝主要还是以中原至南海为止(元朝除外),其国土和清朝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可能也是能突破过亿的一个原因吧。当然作物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3 收起 理由
IvySun + 50 + 50 + 3 可惜是節選本...勾不起偶想看的慾望..可惜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0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吃》
这本书最好的部分是前半部讲北平的部分,大部分菜式都是没听过的,更有当时的民风民俗做背景,很有原汁原味。书里浓浓的怀旧味道,作者在台湾很多菜式是再也吃不到了,不少朋友心里一直记挂着反攻大陆以后回去吃某某菜,看到这里还是有点难过的。以前吃馆子这么多讲究,讲选料讲火候讲配菜讲。。。现在吃馆子只要不是转基因地沟油已经觉得值得当回头客了。书里的西餐部分大都是还能找到的,中餐大都很难找到了。最后讲的烟酒部分太专业了点,很难看下去。林语堂的那一篇倒是很有林氏诡辩的风格,总的来说值得一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3 书会奖励!^_^,林让我们不烟不酒的人肿么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12: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tqbil 发表于 2013-2-2 07:08
《中國吃》

這是一本懷舊的書,至少前半本是。應該是當時作者在報章雜誌發表雜文集結成書。從故鄉北平( ...

哎呀,好不容易遇见如此“孜孜不倦”的吃货啊~看此书时,看得哈喇子直流,看tqbil的书评看得也哈喇子直流
的确,有时千里迢迢慕名去吃的东西也许反而没有什么印象,而旅行途中路边随意的一餐可能让我念念不忘。我一直在想,不仅仅是食物味道好,还有此情此景此人;彼时在新疆旅行,常常过了饭点才能遇到城镇,导致经常去小馆子里让人家现做或者干脆就去路旁的村民家,主人家出来给我们现做一份,其中有些食物的味道反而让我至今念念不忘。

现在也是离家万里,不过我是没福气,只有馋的份儿,不会自己做。

推荐一下之前让我看的哈喇子直流的作品:
舌尖上的中国(难得大陆拍出一部比较像样的纪录片,youtube上就有,6集)
烟花三月(一本小说,主角是厨师,发生在扬州,主打淮扬菜,也附带科普了一些文化背景)

点评

多謝推薦,書已經下了。  发表于 2013-2-4 1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13: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蔓青瓷 于 2013-2-3 13:15 编辑

顶着扣币币的风险吐个小草草——
哎,咋回事儿哦——柴静的《看见》,今天为何取消了限时免费线上阅读?我还只看了一半儿了!不是还没到2月10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15: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暴力猪蓝蓝 于 2013-2-4 13:48 编辑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小说的第一章就是The End,作者也说,小说从结束开始有些奇怪,但是结束有时就是新的开始,只是在那个当下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翻译的)。我很喜欢这段话,人们总是说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每段旅程的结束都意味着新一段的开始。小说主人公Eddie的人生旅程,在他83岁生日的那天,为救小女孩而结束,但又在他去往天堂的路上开始。

Eddie是基督教徒,他以为人死后会去天堂,但是当他苏醒,发现天堂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Eddie在到达自己的天堂之前,要先遇到五个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堂,那里是他最快乐的地方,Eddie在五个人的天堂里了解了他自己人生的意义。

Eddie遇到的第一个人是Blue man,是极富有悲剧色彩的人,他出身贫寒生性怯懦,还被父亲嫌弃,他为了躲避拣球的Eddie而出车祸,心脏病发,而Eddie却根本就不知道有一个人因为自己而死。可是Blue man很平和,他没有责怪Eddie,而是告诉他,生命是平衡的,有人死去也有人活着,他死去而Eddie活了下来,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总有些人为自己付出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我想这是生命的轮回,一些人为自己付出,一些人得到自己的付出,恩怨无法算清,但可以把善意传递给别人。

第二个人是Eddie参军时期的Captain,他为了阻止Eddie步入火海而打伤了他的腿,却引爆地雷而死。他教会Eddie牺牲Sacrifice的意义,有时你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并不是失去,而且把它传递给别人,正如Captain一个人的触雷让另外的士兵们活下来一样。Eddie总是觉得自己被困在游乐场,没有机会去体验外面的生活,但他没有想到,正是他的牺牲陪伴了他的母亲,也减少了很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实生活本来就需要牺牲,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选择了一条路的同时也就牺牲了别的可能性。所以不要总是抱怨,不要总是觉得生命对自己不公,自己失去的太多,反过来想想自己拥有的得到的,才会快乐。

第三个人是游乐场创始人的妻子Ruby,她来告诉Eddie他父亲的故事。父母本是最爱子女的人,但在某些子女看来,父母是毁掉自己的人。有多少个子女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又有多少子女觉得父母在强迫自己完成他们的人生?在我看来,这是父母不懂表现对子女的爱,而子女在反抗中跟父母越走越远。每个人都有很多面,Eddie的父亲不是个好父亲,但他是个忠实的朋友。他本想追出去教训那个轻薄妻子的朋友,但出于本能,他还把他救起。Eddie父亲临走的那个晚上,一定觉得很孤独,醒来不见妻子,朋友背叛,儿子决裂,不无伤感。Ruby说仇恨就像毒药,到最后伤得只有自己。其实有爱才有恨,Eddie如果不是对父亲心怀爱戴,渴望得到他的肯定,又怎么会心生怨恨呢?原谅,才能让自己平和。

第四个人,就像我们一直等待的那样,是Eddie的妻子。她来告诉Eddie,爱,不会随着死亡消失,而是会化成回忆陪伴我们。写到这里,心头一阵悸动。我也相信,已经离去的人不会就这么消失不见,而是以某种形势陪伴在我的身边。书中说是回忆,我觉得还有,为了他好好生活的动力。

第五个人是Eddie误杀的小孩,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Eddie的噩梦,被打伤的腿,一辈子都被困在游乐场维修设备,以及最后为了救小孩而死,都是为了弥补这个过失。第五个人也是最重要的人,语言最少篇幅也是最少,但却让我们把整本书贯连起来。我想最后要告诉我们的是因果报应,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Karma,种善因得善果。Eddie因为纵火时没有看到小女孩而害她枉死,所以有了一只坏腿,才会在游乐场一直维修设备,但也因此救了很多人,实现了救赎,最后才得以上天堂。

这部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哲理,不管我们相不相信死后可以上天堂,但是生死平衡、牺牲、原谅、永恒的爱,以及种善因得善果,都能对我们的生活态度有所帮助。小说不长,但是很值得回味。

最后,感谢书会的活动,让我终于下决心把这本沉睡在Kindle八个月之久的小说读完了。读书花了3个小时,但是书评就花了一个小时。下面节选一些我觉得写得很好的段落:
-It is because the human spirit knows, deep down, that all lives take someone, it misses someone else, and in the small distance between being taken and being missed, lives are changed.
-We think such things are random. But there is a balance to it all. One withers, another grows. Birth and death are part of a whole.
-Sacrifice is a part of life. It's supposed to be. It's not something to regret. It's something to aspire to. Little sacrifices. Big sacrifices. A mother works so her son can go to school. A daughter moves home to take care of her sick father.
-Sometimes when you sacrifice something precious, you're not really losing it. You're just passing it on to someone else.
-Holding anger is a poison. It eats you from inside. We think that hating is a weapon that attacks the person who harmed us. And the harm we do, we do to ourselves.
-Lost love is still love, Eddie. It takes a different form, that's all. You can't see their smile or bring them food or tousle their hair or move them around a dance floor. But when those senses weaken, another heightens. Memory. Memory becomes your partner. You nurture it. You hold it. You dance with it.

点评

(要关帖了, 有些共鳴, 先赶在外出前回你的帖) 我也有记下书中好句子的习惯, 翻开ebook跟你记的差不多, 我只有3句: 1. "She was like a wound beneath an old bandage, and he had grown more used to the ban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10 07:25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人气 +2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20 + 20 + 5 第一章里让我震撼的也是那一句,只是当时不明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18: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很久以前看的。这小说具备了侦探推理小说基本的特点,情节迭宕起伏,处处悬念丛生,让读者时刻都在紧张的思考中,而小说在结尾才公布的迷底又足以让读者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结局肯定是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的,令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想象力,这部小说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惩恶扬善的思想,最终恶棍罪有应得,而伸张正义的人们得到了谅解,可谓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团圆结局。 应该不算剧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zjxixi + 2 这...勉强不叫剧透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sying 于 2013-2-3 20:15 编辑
amysying 发表于 2013-2-2 15:03
谢你的欣赏我是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大家的看法不同,也没关系啦。多讨论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本书

我觉 ...

不懂怎么回覆点评.
你真好記性丫, 对啦, 我昨天才剛升级的, 谢谢指教, 还是新人一個, 上個月才來書苑的
只是喜欢看書, 这次看得比較專心, 所以有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大家讨论一下, 聊聊天而矣

老实说, 在天堂这本書, 剛出版的时候我已經買了, 那時年輕, 看了書中的第一段已經看不下去了, 甚麼一開始就是結束甚麼的, 呵呵

感谢書苑, 让我下了決心看完这書, 完成了我好多年的心願。


另外, 想跟版主反應一下, 兩個星期看四本書还要發表書评太急了, 我估计只可以再看一本, 然後, 活动結束了,
又到下一個階段, 兩個階段大家都閒着沒特別要看甚麼
我想说, 可不可以把第三階段的發表書評時限推迟到下一個第三段级出現之前呢? 那样大家的時間比較充裕

如果怕大家因时間長了懶下來, 可以兩個星期之後的書评獎劢減一半

新人的一個小小建议, 不知道可不可行呢?

点评

这还真是好建议!!这样的话,至少可以看两本  发表于 2013-2-5 11:26
一般我是選一兩本看,真的有人會四本(六本)全看嗎?  发表于 2013-2-4 16:04
这个建议好!  发表于 2013-2-4 07:37
说的比较短不包括英文书哈,这本书我看得太磨蹭,还有一周时间估计也看不完了。  发表于 2013-2-3 23:23
很少人对四本都有兴趣的吧?这样子的话可能管理组比较难得管理,周期太长,人家工作量会大一些。我也是第一次参加活动,这次的书都还比较短,一般两三天可以看完一本。如果选上的书比较长,那两周是挺紧的。  发表于 2013-2-3 23:21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0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0 谢谢建议!我们会商量下(PS我不是评这本书的~书币有别的书仙送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

一见到书会活动我就迫不及待的推荐了看见。最近网上对这本书的争议比较大,有人说柴静装x,也有人说她假文艺,我从来就不想擅自批评作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好。单独就这部作品而言,我最欣赏的,是它让我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社会层面。

这本书可以说是柴静的成长史,伴随她成长的,还有这些年的采访历程。非典的那段,就很让我震撼。非典爆发的那年我不在中国,非常幸运的,我的家乡并不是重灾区,而我对非典的认识都是从朋友那里听到的,我以为那段时间只是不能出门而已。当我读到非典那段,知道很多医疗工作者舍身为人十分敬佩,知道很多人因病离去也很痛心。如果不是看这本书,我也许不会体会,非典给人们带来的伤口,即使时隔十年还是隐隐作痛。

印象很深的还有山西的环境问题,我很理解,看着自己记忆中美丽的家乡变的面目全非有多么心痛但却无能为力。很多人为了利益可以牺牲环境,牺牲居民,现在的空气质量就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癌症的多发又何尝不是跟环境有关?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问题,真的很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正视问题,让当权人有压力解决问题,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点评

不敢苟同啊!!!(╯﹏╰)b  发表于 2013-2-4 15:40
这就是我的感觉。。不能说谁该死 大家就去杀了他吧?  发表于 2013-2-4 15:28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5 书评奖励!是啊,让我们能更深入的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这是一集名侦探柯南 故事一定是这样滴

隐身的柯南跟随着在叙利亚解决了一个案子滴毛利小五郎 还有隐身的小兰 本来准备去休假 在火车上 隐身柯南小朋友留意到 妹子A(英国家教) 汉子A(英国上校)还不小心听到了人家滴对话 毛利小五郎在伊斯坦布尔收到电报“有事儿 很急 乃快点回乃么。。。”所以只能带着隐身滴柯南和小兰 一起搭乘东方快车回家家 这时 毛利遇上了多年的老熟人 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 几个人一起吃饭饭 这时隐身柯南看到了汉子B(雷切特)就像遇到组织一般 感觉到了此人很是恐怖 汉子C(秘书) 然后很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本该么什么人的火车竟然客满了 眼瞅着毛利一家就是回不了家的节奏 不过凭借老朋友滴帮忙和一个么出现的神秘人物 毛利一家顺利上了这个一定会死人滴火车(柯南走到哪里哪里就死人么 ╮(╯_╰)╭)遇上了汉子D(列车员)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进片头曲。。。。

火车上的人 哪里的都有 阶级也不同 but 在熟人感叹三天里火车旅行的奇妙 大家遇上然后又各奔东西时 毛利被柯南附体 悠悠的说出了“不过让我们暂且做这么个假设吧。那样,也许这儿所有的人都会联系在一起──被死亡联系在一起。”(这是73赤裸裸的剧透好么!)隐身柯南又注意到了汉子E(意大利人) F(佣人) G(私家侦探) 妹子B(俄国夫人)C(瑞典太太) D(米国老太太) E(德国女佣)一对夫妻(伯爵和夫人)讨厌的汉子B 说自己受到了生命威胁 想雇佣毛利保护自己被柯南附体的毛利放弃了两万美金 丢下去“伦家不喜欢乃” 就走掉了(这时候每个柯南迷应该都已经清楚的想到 此人死定了 ⊙﹏⊙b)

果然 混乱的一晚过后 丫死了 被捅了12刀 死的彻彻底底 老朋友作为董事请了毛利解决案子被附体的毛利听了尸检 调查了现场 发现了惊天大秘密 汉子B果然是坏人一枚 干过该被天打雷劈的坏事 可是丫花了一堆钱竟然逃了 过后毛利跟13只嫌疑人谈话 大家证词相互应正 眼看案子就往神奇的方向发展 这时 隐身柯南头上闪电划过然后再次抽丝剥茧调查一番 原来这13只都是跟汉子B绑架的孩子有关联的(能不能说这情节很狗血?!)原来 这13只早就谋划好了 早决定1人一刀(观众:喂喂 是12刀好么 73:伯爵夫人下不了手好么)玩死了汉子B 到此 案件解决 进片尾曲。。。。

================恶搞的分割线=================

原谅我用这样乱七八糟的话 描述了原本很经典的一个故事 我是看着柯南长大的 每次看小说的时候 都不自觉的脑补这样一集动画片 虽然柯南的故事远比不上小说的精彩 但作为推理故事 总是大同小异吧 看过东方快车谋杀案 我不想去分析案件的分析和内在的逻辑 毕竟智商有限 我也并不擅长 之所以那柯南当引子 是因为每集柯南的最后 犯罪嫌疑人哭诉被杀者该死时 柯南都会亮着眼睛片 告诉犯罪嫌疑人 无论此人做了什么 杀人就是你的不对 小说最后 大家选择了第一个结论 12(13)个犯人被侦探 董事 医生包庇 故事戛然而止 侦探这样做出结论 认同了杀人者的正义出于同情 或被迫出于安全的考虑 毕竟12(13):3 搞定搅局者实在是太轻松了 故事的结束 没法了解大家下车后的一切 依情节看 大家应该会开始新的生活 12(13)个人组成陪审团 裁决了被害人 这是赤裸裸的血亲复仇啊有木有!!!可这不是原始社会啊有木有!!!然后犯罪嫌疑人就这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这12(13)个人和之前逃脱的被杀者有区别么??那 这12(13)个人 又需要被谁裁决呢??最后这点实在是不好接受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是平等的 对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保证必须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来实现 任何口头的承诺、习惯性的做法或是随机性的行为都无法有效地保证人们的基本权利这就是程序公正存在的意义 (虽然这里谈程序公正可能不是很合适 程序公正涉及的是公权力一方)所以 抛开故事而言 我无法认同这个结果 血亲复仇绝不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也绝不应该是被推崇的做法

在知道了真相后 重新去脑补这个故事 实在是感觉异常恐怖 12个人 轮流进去被害者的房间并给他一刀 除了第一个人 没人知道此时他刺向的人是死是活 最后也没有人知道 到底是谁的那一刀 结果了被害人 12(13)个人 没有一个敢于承担起完全的责任 只能选择一种自我认同的正义 用大家一起动手的方法处决了他们心中的犯人 古代血亲复仇被允许且合法但随时代的进步 这样的行为 只能被认定为谋杀 无论动机如何 杀人 就是杀人 没有任何的理由 可以为此辩解!

点评

俺也是兢兢业业劳动所得,一个书评写好久呢(☆_☆)  发表于 2013-2-9 15:52
To貓貓豬: 和柯南類似又有很大的不同。請看我17F和37F的討論。  发表于 2013-2-4 23:25
經過這次討論下來,似乎《東方》是柯南的原型,《無人生還》是金田一的原型。各位覺得呢?  发表于 2013-2-4 23:06
也是sherryzhen的提醒,我才發現本書情節確有柯南style,但本書是AC的特例,一般她的作品中的兇手都是罪有應得。小說和現實不宜混為一談,現實生活中人固然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很多時候也沒有神探來伸張正義。  发表于 2013-2-4 16:13
我也无法认同这种做法,另一方面来说,根据阿婆的描述,犯人们都是心思敏锐的高尚淑女绅士,全书end以后的内心折磨估计够受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可否视为本书的续篇~hehe~  发表于 2013-2-4 15:33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zjxixi + 5 真不好意思,把你看漏了,抱歉抱歉
sherryzhen + 50 我不厚道的笑了^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3: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er 于 2013-2-4 13:37 编辑

《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婆的一本很老的作品了,今天再读,还是能感觉到经典不衰的魅力。一辆东方快车上,一起神秘的谋杀案,十二位旅客,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侦探与之逐一进行的对话,案发现场取得的证物。。。答案似乎就在这些证言和证物的推理和关联中,却又奇迹般地在这些证言证物以外。。。。

阿婆的书,总是在想不到的地方做出解释--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书中那种淡淡的温情。从《尼罗河上的谋杀案》到《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果说,每个作家都有他/她自己的特点的话,我觉得阿婆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推理作品中蕴藏的,爱、悲悯、关怀、怜惜.......那种淡淡的温情,在血腥的罪恶后,让人心生暖意--是我觉得是阿婆最有别于其它男性推理作家的地方!!!

p.s. 小小地吐槽一下书苑里制作的这本书,mobi格式下,书中有很多??的地方,比如正文第一页,“将军??他的将军??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坏。。。”这样不仅造成了阅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打断了情节,使其变得断断续续地不连贯起来--在看环环相扣的侦探小说中这真是件很要命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4 收起 理由
zjxixi + 4 这个PS实在是...很有喜感...所以我都是用epub转mobi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6: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部作品是阿婆的代表作,小说很有画面感。阿婆笔下的侦探不卖关子,把他的想法和找到的线索至始至终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很有参与感。

第一轮审案的时候,我极力的猜想谁在说谎,但是发现他们彼此之间的证词互相照应,很难分辨真伪。然后几名乘客都提出了一个可疑的矮个子,这个矮个子是谁,我又从头到尾把出场人物再读了一遍,感觉可疑的是自称吃了安眠药的公爵夫人(而事实证明她是唯一一个无辜的人)。故事的转折在侦探找到了死者的真实身份,谈起了那个十多年前的惨案,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为了说明死者的恶行,但是侦探多次提到同一件事情,而且后来总是在问小女孩的家里有什么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人都在说谎。

审判是很受争议的,在阿婆的作品中,大部分的死者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完全激不起读者的同情心,反而为他的被害拍掌叫好。很多人都问,法律制裁不了他,那么实施私刑就是合法的吗?私刑当然不合法,但是就这件谋杀而言,没有证据证明是联合杀人,即使所有的人都被抓了,还是治不了罪。

我认为推理小说中的谋杀,很多归根结底来自于仇恨。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我觉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也逃脱不了生活的制裁。那么生活的制裁是什么?可以是意外(譬如车祸、雷劈),也可能是复仇。我想车上的乘客们在这十几年里没有一天可以平和的度过,他们在仇恨中无法挣脱,他们都一定诅咒死者暴毙,但是毕竟别人的命运很难改变,只能自己动手。死者的死是乘客们仇恨的解脱,那么解脱之后的生活呢?这是问号,要读者自己想象。

话说回来,私刑对还是不对,该还是不该,这是古今中外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如果法律真如大家期望的那样足以惩罚恶人,那么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仇恨。

点评

嗯。。被誤解的中國 自己傻了忘打了!  发表于 2013-2-7 09:16
蓝蓝,你在看第四本么?居然都写了三个书评了  发表于 2013-2-5 11:27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zjxixi + 5 看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私刑合理嘛?却始终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回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虽然是以死亡开头的 可是却给人温馨的感觉 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感慨 人生'时间'命运真的是很奇妙的'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想到珍惜'
    人生就是这样也许会因为某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来改变自己 我们要坚持自己 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走过剩下的幸福人生 '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1 太简短了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9: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n571 于 2013-2-8 10:33 编辑

<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感觉读起来不顺畅,讲的并非传统的美国梦,但宣扬的普世价值仍然是传统美好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问题,第二个故事讲的不错,原本以为会层层递进,想不到却越来越平淡。。。过了几天,反而对这书的思路清晰了。。。第一故事应该是想说明万事万物相互间都是有联系的,你的任何轻微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但除了噢,的确不该在马路边上玩之外,我又得不出其他结论。前面身世铺垫是什么作用?不懂。
第三故事的话,除了了解了红宝石游乐场的来历,没看出其他。父亲殴打我和哥哥跟父亲是个性本善的人是两回事,这并不造成冲突。原本以为作者引出这条线是为了说明父亲为什么会喝酒██殴打自己的孩子,想不到时间对不上,也可以理解这样的父亲会粗暴简单认定自己的孩子只能接自己的班,但没法理解老妇人说我的确应该在游乐场渡过一生,再次看到父亲却发现自己依然被父亲忽略,当然是很不好受的,父母总归是父母,希望得到他们关爱是正常的,但文中的父亲仅靠救了差点强暴自己老婆的人和想爬窗回家就使得儿子原谅了所做的一切,呵呵,李阳每次打完老婆还抱着她哭呢。
关于他老婆,原来婚礼会至死都让她遗憾,她想保持最美的容貌,他却要看她最后的样貌,真正的男人不懂女人的心。
最后一个,我只能说我小时候没碰到过战争,不知道战争对幼小的我会有多少威慑力,会让我听话的往火场里跑,竟然还跑的义无反顾的飞快,居然没有害怕的哭,没有两腿发软,没有害怕大火的浓烟和炽热。如果是我记错了,是先跑后点火请纠正我,十分感谢,我的三观被拯救了。

点评

对此书,我的定义是:故事不曲折,也不哗众取宠的温馨小品。  发表于 2013-2-8 09:41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linda888 + 1 读书端看合不合胃口,其实我本人并未被此书真的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2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为阿婆的粉丝,自然是选这个。这是个人阿婆排行第三的作品(前两个是罗杰疑案和无人生还),可惜前面已经有人剧透了,希望想看这本书的朋友没有注意到哈
以后这样的作品估计不会再有了,现代科技的运用,这样纯粹的推理已是绝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zjxixi + 1 你这个粉丝怎么也不多说点儿呢?一定有很多感想的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