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luefleet

[每周书会] 【每周书会第三阶段】有奖书评活动第三阶段(4月22日~5月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云图》小说,没看《云图》电影。但是文字带给我的享受,已经使我感觉并没有特别的看电影的必要,小说采用对称式结构:分为六个故事,其中只有第六个是一口气讲完的,前五个都是从中间戛然而止,甚至一句话的中间,这种结构给人感觉很新颖。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亘古不变的是人类本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1 書會獎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1: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areplant 发表于 2013-4-22 16:24
《唐宋词十七讲》,喜不喜欢古诗词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它能让你体会到古诗词到底有多美。那些一句句奇妙的组 ...

唉呀….喜歡蘇東坡的都是好人…你也喜歡定風坡啊…看咱那百年不變的簽名….這詞…是蘇詞中,咱的最愛啊…
 
tq說你寫得好…咱也認為不錯….葉老師只用一小段談定風坡….不公平啊!…咱記得…咱在某一回帖中寫過定風坡的讀後感…不過…早就忘了回在那了….不然…給個連結省事…..但是…重寫一次也無妨….反正…每次寫得都不一樣….嗯..現在工作閒…到中餐前…還有個把小時…該夠寫了…不算導讀喔…算獻曝…野人獻曝…獻曝…獻曝…獻曝…
 
咱一直相信的是…好的文學是用來表達作者心境的…不是用心來寫的…就不算是文學..所以…要了解定風坡..你要先了解蘇軾當時的處境…否則..很難去體會詞中的意境…這詞是蘇軾被貶到黃州──因烏台詩案被貶──時所寫的….烏台詩案啊…類似清朝的文字獄啦…蘇軾幾乎是以九死一生的方式逃過此案…。案後,蘇軾的人生觀變得如何呢?也許可以這麼形容吧:「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不過,詩案對蘇軾也許是禍,但對中華民族的而言,也許是福吧…「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你可以查看...在此案後寫出來的作品,像前後赤壁賦、記承天寺遊記…絕美的書法..寒食帖….極端的說一句:如果沒有烏台詩案,蘇軾也許不會有此文學地位…..
 
再回到蘇軾的《定風坡》…蘇軾不只過寫一首《定風坡》…只不過.. 葉老師提的這首名氣較大…是蘇軾被眨黃州之後的第三年所寫的…此時,蘇軾的生活極端的艱困…不僅生活物資缺乏,而且受到監管…身心的煎熬,使得蘇軾這段時期的作品,頗有戲謔人生的味道..像有名的《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或頗有自憐之意,如「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也帶著不平之鳴,如「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所以,了解這些背景後,也許在欣賞《定風坡》之時,你可能會有跟葉老師不同的欣賞點….這該無妨…因為詞之意…長嘛…
《定風坡》的原文再見咱的簽名檔….
咱特別先翻到第九講….葉老師覺得首句的「穿」、「打」用得好,有力量。大哉其言,雨、「穿林打葉」的,直接點出當時的情景。但是,咱認為,重點不在於「穿」、「打」二字,因為這只是景象的描寫,不足以讓這作品穿透時空的限制,到今日還能動人心弦。我們想看的是蘇軾的態度,這才是文學能感動人的地方。如同「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你自說惶恐、自嘆零丁,跟咱是木有半點關係滴,但是,而後作者面對困境的態度,卻足以感天地、動鬼神。文天祥的決定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那麼,蘇軾在面對「穿林打葉」的驟雨,他惶恐嗎?當然不!他說「莫聽」,根本不用去理會,這就是蘇軾特有的人生觀!如果換成善於無病呻吟的李後主,他可能這麼寫了──「且聽穿林打葉聲」了…不僅在意,而且,還要刻意的去聽。「莫」之字用於詩詞上,往往有強調、加重的意味,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但是,蘇軾在此用來,卻造成了極大的反差,因為,驟雨聲,不欲聽而聲自入耳,「莫聽」不是不要聽,而是聽而不聽,蘇軾以另一種態度來面對此種環境。
 
「何妨吟嘯且徐行」,此等心境絕不同於初見傲來峰、再觀泰山、繼攀扇子崖、終見南天門那種層層堆疊、讓人情緒亢奮的文字描寫;此時的蘇軾有的是一種愜意、適然,要的是那種讓人如有回眼見南山的悠情、淡然。「何妨」本身即帶有戲謔的態度,在此態度下,雨中吟嘯、徐行,更加強化了蘇軾那種「無入而不自得」的生活禪意。如果沒有首句的「莫聽」,蘇軾很難在此種環境下,讓你更進一步的了解他的生命哲學。上半闕詞由「莫聽」引出「何妨」、「吟嘯」、「徐行」等雨中漫步的情景,這可不是像時下的流行歌曲一樣,說什麼「都是愛情太誘惑,雨中漫步」哈,蘇軾要告訴你的是:咱有追求,但不是功名利碌!「竹杖芒鞋輕勝馬」,「竹杖芒鞋」代表的不僅是蘇軾當時的處境,更可意喻蘇軾希冀的平淡生活;「輕勝」,在此時蘇軾的眼中,也許「長與東風約今日」、「閑者便是主人」更勝於「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生活吧?!縱使沒了那如過眼雲煙般的富貴,蘇東坡說「誰怕」,一個「誰」字,更有輕忽「怕」的意味。那麼,為何不怕呢?因為,「一簑──煙雨任平生」。蘇軾眼中的煙雨大可玩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春》,杜牧眼中的「煙雨」,有人說是蒼傷,有人說是諷刺,也有人說杜牧就是單純的在詠春,木有半點別的意味兒。蘇軾此處的煙雨,或許只是純寫景吧,但咱寧願認為這是詩案後留在蘇軾心中的陰影。「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出獄次前韻二首》。文學是蘇軾喜愛的,為民喉舌也是蘇軾的志業,但也由於這兩事,或被貶、或入獄,曠達如蘇軾者,也自有理由感嘆吧!但是,蘇軾的態度是「誰怕」,因為有「一簑」可遮風雨,這「簑」,也是蘇軾的氣節、他的「擇善」;也是為何在新政時期,蘇軾既贊成新政,也反對新正;在日後司馬光當朝時,蘇軾既贊成廢除新政,又反對廢除新政的原因所在…
 
快吃飯了…再往回看….跟咱以前寫的…不一樣啊…上次寫是2年前吧…大學剛畢業不久…現在經過社會的洗禮了…咱也…「一簑煙雨任平生」…
下半闕….木有了…咱要吃飯了…自己欣賞吧….
咱忍不住肚飢啊…蘇軾的《定風坡》…咱投100次胎也寫不出來….不過…咱會寫《定肚飢》…蘇軾也寫不出來…
有重點詞為證…
枵腸忽聞聲轆轆,咱怕,一餐能解腹中需。

点评

ivy写的好丫~这首定风波令我想起《虎囊弹 山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豪迈和豪迈之间又有区别  发表于 2013-4-25 07:47
獲益良多,五體投地。唐宋詞十七講若能引來更多能人分享對某首詞深入的賞析,的確是額外滿滿的收穫。  发表于 2013-4-24 22:07
算了写不下了,好像这个贴不能乱回帖,所以我就只好发在点评里了,总之谢谢版主!对我的启发很大!  发表于 2013-4-24 21:23
确实是被狠狠的触动到了。这首词几乎每一个字里行间都在体现着那种洒脱淡然的不凡气度。同时东坡也是个有趣的人、有情的人,无论是从他调侃朋友(一树梨花压海棠啊,还有和佛印的故事等),还是深情悼念亡妻(江...  发表于 2013-4-24 21:22
哇……受教了~惭愧惭愧,我对东坡虽然一直敬仰,读了他的不少词,但是对他的生平一直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大概而已。经斑斑大人这么一点评,顿时觉得自己真该再去好好了解他了!不过当初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  发表于 2013-4-24 21:12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00 人气 +100 书币 +10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0 + 50 + 5 版主一出谁与争锋!Ivy大给俺们秀一个^_^
tiayealing + 50 + 50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4: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有看过~~~~~

点评

唉唉唉...看規則..改帖子...咱怕你這點身家..積分不夠扣啊...  发表于 2013-4-24 15:09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收起 理由
IvySun -50 -50 請編輯...寫心得...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6: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也,可以试试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IvySun -50 -50 -5 抄襲2樓回帖...水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搜集很多古文、诗歌,用那时的文字讲那时的东坡。
透过这些古文、诗歌,能再现东坡居士的豪迈、不羁。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1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1 书会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书都没看过啊

点评

沒看過不用講出來, 一講出來就要扣分了............  发表于 2013-4-24 18:27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收起 理由
IvySun -50 -50 請編輯...寫心得...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传》

林语堂既然读了关于苏东坡的几乎所有的材料,肯定比常人都苏东坡的了解要多得多。没想到苏会有这么多作品和相关资料存世。七百首诗,八百通私人书简,还有各种闲话漫谈和身后传记。

林语堂字里行间是相当推崇苏东坡的,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完人的形象,刚正不阿,才高八斗,关怀弱小等等。就是因为太完美,看上去觉得很不真实,再加上林语堂连苏东坡的星座都拿出来评论一番,就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了。提到他同学陈太初死后自己动的白昼飞升更像是野史,不知道不相关的东西提那么多干嘛?林语堂总没有交稿的字数压力啊。

这本传记很多地方都是由诗词解释结合当时发生的时事而来,有的地方太过罗嗦,明显是为西方读者普及中国生活的基本常识。还有求雨的那段,简直快写成神话故事了,越来越不像传记。苏东坡是很不喜欢王安石的,王安石在他笔下像恶棍一般无才无品,成了称托苏东坡伟大人品的垫脚石。到结束章节的时候才写道当朝人不觉得他小人。很不喜欢林语堂这种处理方法,他自己反对集体化生活,反对国家集权,但是也不用把王安石批得一无是处。至少王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是很有政绩的,也了解民间疾苦,只是管理国家和地方总不一样,他变法失败也不能代表他结党为私。林语堂是个讲究生活情调的人,自然也看不惯王安石的邋遢,我还是更偏向黄仁宇的评论,王安石的改革只是早了一千年,在当时没有数字化管理的条件。

以前读苏东坡的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总觉得他对亡妻情深似海,写出这种诗句来应该是一直想着亡妻,单身多少年的。哪知道他送亡妻棺材回家的时候就娶了亡妻的堂妹,晚年纳妾,还和歌女相交甚欢。这里林语堂说他洒脱不拘泥,说起林语堂不喜欢的人就是沉迷美色,这个是什么双重标准啊。

林语堂还经常前后冲突,前面说汉唐后妃乱政,后面说苏东坡时代的四个皇后都极贤德,也许是女人所以能明辨是非。那汉唐后妃就不是女人了么?怎么就没有明辨是非呢?王安石他也写得够纠结,踩到底再往上拉一点点然后接着踩。还有炼丹道家死人复活那些,好像在看封神榜。

以林语堂的名气,这本书挺让我失望的。他还是写散文和小说比较好。这本书有部分有散文的风格和历史背景介绍,倒是本书的精华部分。对历史事件和国外对比,大概是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有些太过牵强。

点评

王安石是理想派,但是确实是一心想建设好国家的,也为此思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  发表于 2013-4-26 08:15
hmm... 看到投票结果我的心都凉了,看到乃的书评我的心又热了,还是有人跟咱想的一样^_^  发表于 2013-4-25 12:46
恩恩,林語堂寫這本書把自己的公信力大打折扣,看完連帶害我不敢相信任何一部份的內容。  发表于 2013-4-25 12:43
Excellent....木有用心看過...這些內容是寫不出來的..棒...^_^  发表于 2013-4-25 11:54
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13-4-25 07:33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5 书会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2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词十七讲

个人以为词比诗更容易感染人,可能因为词牌是固定的,每个词牌中已经天然带有了那么多的情感。
推荐本书,是因为虽然我这个年龄很难再读诗词了(也许到了60岁又会读的,呵呵。)但每个年少的人都应该读读,不是中学课本中的那个读法,而是一个夏日午后,躺在草地上,轻轻诵读出来的那种感觉。
记得第一次读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当时真的泪水直流。那时17、8的年纪,正是为赋新词独上高楼的阶段,真的被震撼了。
读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那种豪迈,那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个劲头,在我铅笔盒里面 “西北望,射天狼 几个字”放了好长好长时间。
还有那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唉,那种凄美.......
我最喜欢的2个词人,苏东坡(所以我也愿意推荐苏东坡传)、李清照。呵呵有点说远了。

一直以为中学古文教育害人不浅,优美的文字,非要分析出个段落、中心思想来,唉,毁人无数啊。
这本书,从真正欣赏、理解的角度介绍了什么是词,怎么欣赏她,值得一读。个人以为之后你肯定会喜欢词的,因为词是古文的极致,诗有点短,文有点长,词则正合适啊。

点评

有感情...你提的那些詞....美啊....咱若有時間..真想寫寫咱的感覺....^_^  发表于 2013-4-25 11:51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图》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轮回,螺旋状演进的。只有人类的思想不断扩大,视野不断扩大,螺旋的空间变得更大,在进步的一段一段的时间,如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条接近直线的前进了。
这个道理如此浅显,人们即使明白了,但限于智力、能力、眼前利益,会忽视它。作者通过六个严酷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深深的在我们的脑海里刻上了一个印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0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50 書會獎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2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云图》投它一票,鉴于以前这些好看书的翻拍都让人比较失望,但是看完书以后实在没有勇气看电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50 -50 請編輯...寫心得...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05: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dredoux 于 2013-4-30 18:38 编辑

唐宋词十七讲

才知道自己一直不知道诗和词的区别。以前以为五言七言的是诗,不规律的是词。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诗也有不规律的,词也有规律的。区别在于诗比较自由,而词是要填的,字数有严格规定。另外诗比较清楚明白,而词却可以有各种解读。

叶老师的解说很有人情味,回想起我们小时候诗词的解说还生硬的很,老师也从来没有这么细的介绍词人用词的出处和他本身的背景,当代词人对同样的词的用法。说到古代男女地位和君臣地位很相像,这里很有意思。所以很多诗人词人借男女之情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无君所托的惆怅。这里想到钱钟书也做过类似的比喻,说讲师升副教授好比丫头升小妾,副教授升教授好比小妾升正房。叶老师这里说这么多是因为之前大家对谈情说爱的诗词很鄙视,不够革命就要批判,多少有点为此类诗词正名。其实只要能表达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又一定要有向上的意义呢?

说起语码,相当赞成。这也是学外语很难往上走的原因。这个词意思你懂,但是这个词在某名著里有别意,或者某个二十年前广告中如何被运用,这个就完全要看文化背景和个人见识了。所以笑话很难翻译,因为和语言文化关系太大。叶老师的学生们说看了西方理论也没有联想,无法把西方理论和中国诗词挂钩。因为学生对中国传统比较生疏,感觉我们这几代和民国那时候比,文化断层还是很明显的。

这本书是按年代来写的,因为是课堂上的讲话所以比较口语,重复引用的地方也很多。对我这个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倒是好事,多看几次可以加深印象。作者对词人的风格有很精到的分析,还有分析前人风格对后人的影响。深入浅出,对我这样对诗词了解很少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

作者还尤其擅长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说明,有些道理可能大家或多或少会想到,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言传需要对用词有精确的掌握还要善于表达。这些恰恰是作者的长项。为什么一样的意思换了词给读者的感受会不同?词人的表达有哪些特色,他们的风格有哪些区别,他们身处的历史环境对他们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尤其喜欢的是韦庄的那几句,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尽显了无奈和惆怅。

还有冯廷已的谁道闲情抛掷久,读起来也很是心动。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5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11: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电影云图我才去找了云图这本小说来看
感觉小说比之电影各有不同吧
在小说中重新感受着六个主角相同又有所差异的命运轨迹,似乎比电影来的含蓄,更易有时间让人细细掂量品尝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0 收起 理由
tiayealing + 10 書會獎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15: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基本上是对中国古代词的高峰阶段的代表作有所了解。叶嘉莹先生是位女性,能够被尊称为先生,可想而知,叶先生的在古诗词方面的造诣是非常深厚,并且是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分析中国的古诗词。而这本书基本上把叶先生关于词方面的重要讲座都收录进来了,当然这本书不是专业的学术书籍,但是却为古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兴发感悟,比,接受美学等中西诗词的概念有所介绍。的这是我看的叶先生的第二部书了。下一本准备看他的说杜甫。

点评

先生=老師。女性當先生沒什麼該驚訝的。  发表于 2013-5-4 12:57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2 书会奖励^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16: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书都没看过 肿码破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人气 -40 收起 理由
drm_wvr -40 -40 請編輯为入选书藉的讀后感 .........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19: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充满赞赏,因此有了这本苏东坡传。其全家赴美时,带去的行李有着大量苏东坡的珍贵古籍,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何必带着?在此书的序中,作者详细的说明了为什么写这本书--个人喜爱而且大部分中国人也喜欢苏东坡。苏东坡的性格洒脱,学过他的很多诗,不拘一格,读起来很大气。这种性格的形成,作者在书中的卷一童年与青年中也有提到: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周围的人会影响其成长,其中有提到苏东坡的爷爷和他的几件趣事,从中看出他爷爷不拘小节。而苏式三父子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跟他们整个家庭环境也很有关系。父亲有文化(虽然学的晚),带动着2个儿子的文学养成。同时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环境的是多么的重要啊,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是什么人都有了。在苏东坡的青年时代,朝廷上清廉的官员很多,各种榜样很多,注定了后期在王安石变法中贬谪的苏东坡。
整本书对于苏东坡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还原了苏东坡的一生的诸多事情,而且这些也是有根据的--遗留下来的七百首诗和八百通私人书简。虽然看的不是原版,而是翻译的中文版,但是书中的语言给人一种慢慢讲述,娓娓道来的感觉,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建立起一个较为真实的苏东坡形象。此书的语言也较为细腻和精炼,可以一个人坐在那里细读,品味,让我觉得看高雅的诗人的事迹,自己的心灵的变得安静了!
写的很乱,只能是在看《苏东坡传》过程中的一点杂谈,其实还有好多可以说,看得时候想得多,写的时候又都忘了= =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3 收起 理由
bluefleet + 3 书会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0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下 云图
正好前几条件刚看完云图电影,第一遍没看太懂,然后又回去看了一下,最后又找了一下云图的小说才有点懂了。
这本书由六段故事构成,从1840年一位美国人从悉尼旅行到旧金山的日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居住在比利时的年轻作曲家、1975年卷入加利福尼亚灾难的年轻记者、当今伦敦出版回忆录的黑道、1984年韩国发生的故事与一个老人叙述当时在夏威夷的青春自语为终结。
前半段真的看的是云里雾里,看后面再回过去看前面,才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还是不敢说完全看懂了。等什么时候有时间再看一遍

点评

这讀后感的第一和第三段表达了你看不太懂的迷惘, 请问你推荐的理由和讀后心得是什么? 中间一段故事內容的敘述, 在网上一搜一大堆。  发表于 2013-5-1 07:01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8 人气 -50 书币 -5 收起 理由
drm_wvr -18 -50 -5 抄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04: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活动,支持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0 收起 理由
IvySun -50 請編輯为入选书藉的讀后感 .........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薦《唐宋词十七讲》,葉大師用比較淺顯的方式來重新闡述唐宋詞,讓人可以從另一種視角重新審視在文學史上總是被詩比下去的"詞"。我一直覺得中國文學之美不在於多麼精雕細琢,而是具有音樂韻律之美,這也是為何我喜歡詞多於詩。蘇東坡的詞甚好,但我更傾向格律派贊同李清照的觀點,蘇東坡擴大了詞的意境卻也破壞了詞的音樂美。
當然林大師的《苏东坡传》也是值得一讀的,林語堂用很淺顯的敘述手法,蘇氏三父子形象立體,生動如躍然紙上。我們更可以窺探一代文學大師是如何點評蘇東坡。

评分

参与人数 1书币 +2 收起 理由
sherryzhen + 2 17讲书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9 14: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的时候看过苏东坡传,同学介绍的。

点评

這種心得恐怕會被扣分,建議趕快增加內容。  发表于 2013-4-29 18:56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人气 -50 收起 理由
IvySun -50 -50 請編輯为入选书藉的讀后感 .........撤回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0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odao0201 于 2013-4-30 00:17 编辑

《唐宋词十七讲》
   谈谈古诗词中的风雨、酒


    最近看了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的态度有如上学时,不仅记了笔记,还背了十几首书中提到的诗词。年纪渐长,记忆力大不如前,这十几首诗词每日复习三五遍,睡前必背诵一遍,才记得住,上学时背书当真是背书,十几本书都装在脑子里。
    下了这番功夫也是兴趣使然,古诗词之美,美在字里行间的情韵,美在每一个字的意象,更美在时空之外作者的品格和性情。
    诗人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诗词的风格,因此说写作是用生命在写,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行走的影子,更可看到他们的感情和人格品质。
    十几首词背下来,突然发现诗词中常出现的元素大多相似,如古人常借大自然以抒怀,风雨、云、月、花、水,不可少;描写女性除了衣衫和配饰,更以鬓、面、眉来展现人物的神态;而酒更是古人的爱物,酒是引起人感情激动作用的根源,饮酒时再听歌,更容易引起内心感动;所念所想,如不能得,梦中亦贪忆,于是“梦”也是古人借以抒情的途径。
诸多元素,先谈谈风雨和酒,所选诗词皆出自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


    冯延巳《鹊踏枝》“日日花前常病酒”,作者不能也不忍心看花零落,有花时就要欣赏它,纵使是病酒,恰恰是自己痛苦之前执着而不放弃的心境,甚至“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曾在南唐陷入政党之争,他有反省,也有疑问和挣扎,从他的词中,可见迷茫悲怆的意境。难怪王国维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14岁参加科举,赐同进士出身。晏殊一生著作颇丰,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他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诗人,他的感情有节制、能掌握。这两句词自有一番赏玩的性质,去年天气旧亭台,感伤在其中不言自明。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号醉翁,可见欧阳修是经常喝酒之人。欧阳修曾被贬为滁州太守,在美丽的山水之间,有一座醉翁亭,他常去游玩,于是有了《醉翁亭记》。欧阳修是对于大自然、对人生美好事物非常懂得赏玩的诗人,他在《玉楼春》中写到“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尊,同“樽”。当你在酒樽之前,有酒就该赏花,我用了千方百计盼望春的到来,你就好好珍惜欣赏吧,不要悲哀和忧伤了。原来古人已懂得“活在当下”的道理。

  苏轼,大文豪,开创了豪放派之风。东坡居士为官多年,曾被贬至黄州,后被启用,他在政治上较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念奴娇 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明作者政治理想落空,但放眼江河,连周公瑾也“浪淘尽,成了千古风流人物”,自己又奈若何。于是拿了一杯酒,洒在江心之中,洒给一轮明月。可见其通达旷逸的襟怀。

风雨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爱国伤时及复国之作,充满济世爱国的热情,洋溢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思想。《摸鱼儿》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归去”,如今已是暮春天气,哪里还能经得起几次风雨的吹打淋湿啊!眼看着春天就这样匆匆忙忙地离去。本是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无限惋惜之情,这里却用“更能消”三字,正话反说,很有笔力。结合作者的身世,不难理解,这里作者显然并不是单纯地惋惜春天的流逝,而应该另有所指,惜春之情的背后隐含着壮志难酬的忧国之思。

    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白白还念远方的人,念远是空念远,伤春也是空伤春。前文说晏殊是很理性的诗人,他对悲哀的表达举重若轻,这两句词体现了两重的悲哀,对人生离别、人世悲哀的感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南唐后主李煜李评价颇高。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写出了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哀。《乌夜啼》开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生命有限,风雨是生命所遭受的挫伤,生命的无常、苦难,谁都不可免去。

    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曾官至宰相,在政党之争中,冯延巳被罢免了宰相,做了三年昭武军抚州节度使。独立小桥之上,四面寒风侵袭,暗示自己在朝廷中收到各方面的夹击。

点评

下面都是笔记么,感觉好像是原文啊。  发表于 2013-5-1 02:34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0 人气 +30 书币 +3 收起 理由
liumazi + 10 + 30 不错哦,背诗很难得!
sherryzhen + 3 读书笔记嘛^_^也不错~书会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